晴時多雲

CNBC: 中、美晶片戰 馬來西亞挾「這3優勢」成布局熱點

2024/04/05 07:42

中、美晶片戰持續升級,緊張局勢促使國際半導體大廠實現業務多元化,馬來西亞正成為半導體工廠、後段製造業務設立的新熱點。(法新社)

林浥樺/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美晶片大戰促使全球半導體企業實現業務多元化,馬來西亞挾帶對半導體後段製程的豐富經驗,以及長久年資,獲得市場青睞,成為這場戰役中,最大的受惠者。

創投表示,馬來西亞有3大優勢,包括半導體後段製程的熟練勞動力,以及較低的運營成本,使出口產品在全球更具競爭力,還有馬幣令吉(MYR)近期跌至25年新低,對外國企業有「吸引力」。

倫敦經濟學院外交政策智庫的肯德里克·陳(Kenddrick Chan) 表示,馬來西亞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在半導體製造「後段製程:Back-end processes」擁有50年的經驗,特別是在IC封裝(Packaging)、測試(Testing)、包裝(Assembly)方面。

從智慧型手機到汽車等各種產品中的關鍵零組件,一直處於中、美科技戰的中心。包括美國英特爾、美國格羅方德,以及德國英飛凌等大廠為了應對此事,過去幾年均在馬來西亞設立新封裝工廠,或擴大相關業務。

英特爾於1972年在馬來西亞檳城建置半導體組裝廠,2021年12月宣布將投資超過70億美元(約新台幣2240.8億元)建造封裝測試工廠,預計今年將開始生產。格羅方德也在檳城開設了一個中心,與新加坡、美國和歐洲的工廠一起「支持全球製造業務」。

英飛凌於2022年7月表示,將在居林(Kulim)建造第3個晶圓製造模組,荷蘭艾司摩爾(ASML)的主要供應商Neways在上個月表示,將在巴生市(Klang)建造一個新工廠。

根據馬來西亞投資局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在晶片封裝、組裝和測試服務領域佔據全球13%的市場,2023年半導體元件和積體電路出口達到3874.5億令吉(約新台幣2.6兆元)、成長0.03%。

馬來西亞半導體工業協會主席拿督斯里黃秀海聲稱,許多中國公司將部分生產轉移到馬來西亞,稱馬來西亞為「中國加一」(China plus one)的一環。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