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問題在貨幣」 日經專欄:中國解決通縮劃錯重點

2024/02/17 05:40

首次上稿 2-16 21:49
更新時間 2-17 05:40

中國陷入通縮泥淖,但中國人行至今回應消極。(路透資料照)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日本經濟新聞專欄作家皮塞克(William Pesek)撰文指出,中國物價的跌勢比預期棘手,但迄今為止,中國人民銀行的回應大致消極。隨著中國消費者物價以2009年以來最快速度下跌,中國人行的被動既令人困惑,也充滿風險,而最可能的解釋是政治考量凌駕經濟。

皮塞克說,在中國以共產黨為中心的體制中,中國人行甚至沒有名義上的獨立性。中國人行在化解通縮上的被動,關鍵或許在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穩定人民幣的渴望,他或許也顧忌積極的寬鬆措施恐阻礙降低槓桿的努力。

然而在中國股市重挫、房地產危機加劇、青年失業率創新高之際,中國人行屈從於習近平的優先要務,而讓通縮進一步深化,著實令人憂心。

他指出,正如已故美國經濟學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所言,通貨膨脹「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一種貨幣現象」,這位諾貝爾獎得主主張,「只有貨幣數量的增加速度遠快於產出」才會造成通膨,反之也可適用於通貨緊縮。

皮塞克著有「手術台上的日本: 成長停滯、債台高築、走不動的巨大怪物」一書。他說,中國人行目前的行動令人與1990年代的日本經驗相提並論。正如東京當時對解決其不良貸款的危機慢半拍,中國對支撐其關鍵的房地產部門也拖拖拉拉。自2021年中國恒大集團違約以來,中國股市市值縮水7兆美元就可看出投資人信心受到的影響。

如果中國人行被認為善盡職責,通縮的論述將減少。而中國人行的沉默終於敲響警鐘,尤其是上週宣佈中國一月消費者物價年減0.8%、生產者物價年減2.5%。工廠通縮對已因業務縮減而陷入價格戰的小型製造業者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這些動態將在中國內部產生連鎖效應,隨著大大小小、國有與民營出口商皆苦苦掙扎,他們將不會增加就業,以緩解中國的青年失業問題,他們也不會加薪,使習近平更有機會將國家的經濟引擎轉向消費需求帶動的成長。

而加深社會安全網,以鼓勵家庭支出、減少儲蓄的計畫大多仍處於醞釀階段,處理9兆美元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的努力,充其量只是有所進展,強化中國資本市場的行動亦是如此。

至於中國令人憂心的人口結構,正如日本所展現的,高齡人口本質上就是通貨緊縮,退休人士的支出不像20、30、40餘歲的勞工。所有這些都讓外資感到困惑,讓人行的獨立行事至關重要。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