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央行阻貶變阻升 11月外匯存底5675.17億元創新高

2023/12/05 19:13

中央銀行今日公布我國11月底外匯存底為5675.17億美元,為史上新高。(資料照,中央社)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中央銀行今日公布我國11月底外匯存底為5675.17億美元,為史上新高,並站穩全球第4大,月增64.38億美元,結束連3降。央行指出,主要是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挹注、主要貨幣對美元匯率變動以及央行為維持外匯市場秩序,從「阻貶」變「阻升」所致。

央行外匯局局長蔡炯民說明,11月台幣升值3.71%在所有非美貨幣中表現並不是最強勁,主要是國際美元在11月走弱,大部分貨幣兌美元都呈現升值走勢,其中又以英鎊、澳幣升幅逾4%最多。

當時因為美公債殖利率一度攀升逾5%,聯準會主席鮑爾FOMC會議後表示若金融情勢持續緊縮,可能會影響到後續動作,市場認為Fed態度轉鴿、這一波升息循環週期已經結束,美元隨後出現大幅修正,有幾個交易日,匯市供需出現失序情況,央行進場買匯「阻升」。

此外,11月也是央行外匯存底投資運用孳息入帳的大月;且國際美元走弱,大部分貨幣兌美元都是升值,央行持有外幣資產轉換成美元增加。

蔡炯民指出,外資11月買超台股逾2000億元,是今年最大量,並推升台股指數上漲逾千點。總計該月外資本金匯入約112億美元,幾乎都進了股市,扣除盈餘匯出,外資匯入金額約80億美元,這也是台幣在11月勁揚逾1元的主因。

目前市場猜測聯準會明年降息時點,蔡炯民認為,期貨市場預期明年6月降息機率已經有8、9成以上,但數字每天都在變,後市觀察重點還是在通膨與經濟表現。

蔡表示,美國通膨壓力從數字上來看是有在舒緩,但是美國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長達13個月低於50榮枯線,製造業表現疲弱,服務業如相關零售銷售或是所謂「演唱會經濟」則一直都很不錯,對美國今年的經濟成長貢獻頗大,兩個部門表現不一樣,最終還是要看企業整體獲利。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