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抗旱去年提早啟動 否則多水庫現已空庫

2023/03/03 20:21

經濟部今(3)日澄清,抗旱工作去年6月就已提早啟動,若真如評論所言未提早準備,那麼南化及蘭潭-仁義潭水庫現在已經「空庫」。(資料照)經濟部今(3)日澄清,抗旱工作去年6月就已提早啟動,若真如評論所言未提早準備,那麼南化及蘭潭-仁義潭水庫現在已經「空庫」。(資料照)

〔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針對媒體社論批評無提前因應南部旱情,經濟部今(3)日澄清,抗旱工作去年6月就已提早啟動,若真如評論所言未提早準備,那麼南化及蘭潭-仁義潭水庫現在已經「空庫」,曾文 - 烏山頭恐會只剩下15%蓄水;水利署亦澄清,抗旱水井是防旱作為的其中一項,並非臨渴掘井。

水利署指出,去年6月即啟動跨區調度與節水機制,蘭潭-仁義潭水庫節水調度成效為2608萬噸,大於目前的1137萬噸蓄水量;南化水庫成效為1.78億噸,也大於目前蓄水量4265萬噸。

水利署強調,去年頻繁召開水情會議,協調水源調度、加強節水並增加水源,去年8月成立水利署旱災應變中心,11月升級為經濟部層級,今年3月則再提升至中央層級,升級主因仍是將近600天來,南部集水區皆無大雨,已是30年來新低的雨量。

水利署說明,抗旱水井是防旱作為的其中一項,並無臨渴掘井的問題,事實上,水利署歷年建置的279口抗旱水井,包括2021年與高雄市政府合作新鑿的62口,都已經啟用支援供水,每天供應超過33萬噸的水量。

因應水情嚴峻,水利署表示,也與高市府合作新鑿11口抗旱水井,目前已有9新井接入供水系統,本月10日可再增加每日4.7萬噸水源。

水利署表示,除了抗旱水井外,高雄地區近年已完成鳳山、臨海再生水,約每日可提供7.8萬噸再生水,因應枯旱期可再日增1.3萬噸;此外還有高屏溪伏流水、抗旱水井62口及東港溪鳳山廠前處理改善等,增加約每日77萬噸水源,相當於高雄地區50%公共用水。

水利署強調,今(3)日高屏堰已降至每秒7.2立方公尺的低點,同樣情境在2015年旱災時,高雄早已宣布要實施紅燈分區輪流供水,現在則是下週三(8日)才會實施減壓供水黃燈。

水利署再提醒,因應3、4月氣象仍預測降雨機率偏低,「2023年穩定南部供水抗旱計畫」也已啟動,透過強化區域調度、增鑿抗旱水井54口及提升淨水場處理能力等措施,預計4月底前可增供每日13.6萬噸水源。

水利署再指出,高雄市府並積極與中央密切協調水源調度,澄清湖水庫蓄水率已由先前約63%提升至89%,鳳山水庫則預計本月中旬前可蓄增80萬噸水源,中央與地方合作,

透過地面水、伏流水、地下水及湖庫水等水源聯合調度,努力在枯水期穩定供水。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