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半導體供需調整 SEMI曹世綸:不用太擔心 長期非常樂觀

2023/02/21 19:00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右)今表示,這段期間半導體產業修正,大家不用太過擔心,長期來看半導體產業非常樂觀。(記者鄭琪芳攝)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近來半導體產業出現雜音,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今表示,這段期間半導體產業修正,主要是後疫情時代產銷供需調整過程,消化庫存後將回歸常態,大家不用太過擔心;儘管有通膨、升息、地緣政治壓力等,但長期來看,半導體產業非常樂觀,現在還沒有看到新興應用的盡頭。

勤業眾信(Deloitte)今舉辦高峰會,曹世綸表示,去年下半年有很多市場雜音,後來台積電全球化布局也有人擔心會不會影響台灣競爭力。從大方向來看,這段期間修正最主要是後疫情時代產銷供需調整的過程,過去3、4年世界變化很大,從美中貿易戰、科技戰,美中脫鉤重組,加上疫情打亂生產,很多產業供需進行調整,像PC、筆電、手機需求暴增,加上車用晶片缺貨等。

曹世綸指出,後疫情時代,不同行業消化庫存,在半導體使用上回歸常態,「大家不用太過擔心」,基本上半導體產業長期在不同應用其實非常樂觀,現在每個行業或許復甦時間不一,但不同行業正在做不同調整,最樂觀是第2季反彈,大多數認為下半年,最糟是2024年初。他強調,不同的應用持續推出,現在還沒有看到應用的盡頭,台灣半導體產業只要能夠在新興趨勢中找到定位,仍會扮演一席之地的角色。

至於半導體產業如何因應「去全球化」?他表示,會員廠商今明年最關心4大議題,包括地緣政治、後疫情時代供應鏈管理、半導體人才缺及產業鏈永續。若回到產業本質,疫情後因缺貨需要韌性,加上烏俄戰爭及台海緊張情勢,去全球化從政府層次蔓延到產業層次,客戶開始要求「中國+1」或「台灣+1」,前者台灣供應鏈受惠,後者要因應客戶需求做全球化布局,不然市場地位可能受影響。

曹世綸指出,當去全球化已成既成事實,現在台灣廠商可以做的是在部分可控制範圍將生產及營運分散到台灣以外,讓客戶放心。他也表示,在可預見的短期間內,最大的比率還是會把供應鏈留在台灣。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