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學者:Google 應更清楚表達新聞付費意願

2022/12/21 14:15

政治大學法律系特聘教授王立達、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林照真、台科大專利研究所副教授陳衍任、成功大學法律系副教授許曉芬今天舉辦線上記者會。(翻攝自記者會畫面)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台灣媒體與跨國數位平台完成首輪協商未達成具體協議,國內法律、新聞學者今(21)日共同建議,各媒體公學會應即刻展開跨媒體的深入溝通,統整媒體訴求,才能進行更有效的協商;平台方必須揭露議價相關資訊,並告知分潤計算機制,而非胡亂喊價。數位部對此回應,今日學者的意見已陸續蒐集,將與公會跟產業意見,同步提到跨部會小組討論。

在數位發展部召集下,國內4大新聞媒體公學會包含報業公會、雜誌公會、電視學會、衛星電視公會,與跨國數位平台Google和Meta(Facebook),已於12月先後完成4場面對面協商,長期關注此議題的學者今天舉行線上記者會深入討論。

學者整理4場會談內容後指出,國內媒體組織與平台首次協商,由於沒有過去的會談經驗,比較是各自表達立場,「難有具體的互動」,不過會談仍透露出不少訊息。

就Google和Meta而言,2大平台的會談立場存在差異。Google明白表示,願意一同守護且認同台灣新聞產業的發展,並提出「共榮方案」,找出屬於台灣的專屬模式;Meta則強調自己是企業,必須集中時間與資源,發展短影音等大家喜歡的內容。Meta並強調已投入1億美金,進行各項事實查核,以確保平台上的訊息信賴度。

而4大媒體公學會提出的訴求方面,雖然都希望政府介入立法,但卻也出現不同途徑主張,例如報業公會希望走澳洲的議價模式,而另外3公會則支持政府對平台課徵「數位稅」,其中雜誌公會更提出「特別基金」制度,由第三方組織重新分配稅捐給媒體。

學者籲平台揭露轉載流量、廣告收入

學者如何看待首輪協商結果?政治大學法律系特聘教授王立達表示,肯定Google提出共榮方案,也呼籲Meta跟進,但他認為首次會談只是「緩和氣氛」而已,並沒有實質觸及議價。他感嘆,會談結束後沒有看到未來議程、也未確認下1次即可進行議價談判,呼籲數位部一定要繼續督促,並整合各方訴求。

王立達對平台方提出2大呼籲,第1是派出有決策權的人參與會議協商,第2是公開與議價相關的資料,包含轉載新聞頁面的流量、點擊新聞狀況與廣告收入等,這些都是議價過程的重要資訊,但媒體都拿不到,敦促平台揭露相關資訊。

王立達強調,「有好的碰面是好的開始,但接下來會不會進入正題談判才是重點」,他分別呼籲雙方,Google必須更清楚表達對新聞付費的意願,而不是僅強調他們已經在做的數位化、事實查核;媒體公會方面,訴求有些分歧,立場需要再整合、更一致。

至於媒體提出「數位稅」一事,學者普遍對此不樂觀,更直言「數位稅是比協商議價更難走的路」,認為澳洲的議價模式更適合台灣媒體業。台科大專利研究所副教授陳衍任表示,若台灣對平台實施數位稅,如同透過立法把一群人的財產轉移到另一群人身上,不僅在法理上可能違憲,也不符合國際稅改趨勢。

相關新聞:媒體議價「數位稅」是解方?學者:比協商更難走的路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