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翔董事長胡開宏指出,無人機市場,漢翔不會缺席。(記者王憶紅攝)
〔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漢翔今日舉行法說,董事長胡開宏指出,今年國防、民用及科技服務業務3大業務都有斬獲,而目前在手訂單穩健成長,今年營收有機會挑戰疫情前水準,至於法人關心的無人機布局,胡開宏說,漢翔是軍工領頭羊,不會缺席。漢翔總經理馬萬鈞更指出,無人機若國家需要,一定會出手。
漢翔受惠疫情趨緩,全球運輸量增加,截至第3季營收212.8億元,每股盈餘1.46元,營業收入的成長達30.4%,每股盈餘成長率更達近2.75倍。漢翔前3季營收中,國防佔比57%,民用38%,而科技服務從去年的1%,提高到5%。
胡開宏表示,過去兩年,因波音737 Max停飛事件及全球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陰影之下,航空產業一片慘澹,近期隨著波音737 Max逐步復飛疫情趨緩,生活逐漸恢復正常,航空產業已然復甦。依據波音及空中巴士公司發布未來20年(2022~2041)民用航空預測報告,民用飛機的新機需求約為4萬架,航空客運量的平均年成長率約為4%,兩家公司皆預測於2023~2025年間,全球航空運輸量可恢復到疫情前水準;而商務飛機方面,Honeywell預測2023年~2032年的交運量為8500架,至於航空發動機,依據Forecast International的預測資料顯示,2022年~2031年的交運量可達約15.5萬具,民用航空市場一片大好,而漢翔為其供應鏈,相關業務同時受惠,前景看漲。
國防業務部份,勇鷹號高教機自去年11月29日成功交機量產第1架機後,今年已進入量產交機階段,明(2023) 年邁向交機高峰,將於2026年前依期程陸續交付66架高教機給空軍,各項後勤維保作業已展開,未來長期商機可期,也可望著手規劃初教機研製案;F-16鳳展專案則預計於明(2023)年度結案,所蓄積的技術及能量,若有其他延伸需求,可續發揮;F-16維修中心自2020年8月28日成立之後,針對空軍F-16機隊的高單價、高失效率及長交期器材品項,政府、民間及洛馬公司共同合作,於國內建立在地化維修能量,11月1日甫舉行「F-16維修中心成果發表會」,總統親臨見證,共計11家廠商獲得空軍適航認證,超過百項零組件可在地維修,顯現國內能量籌建完成。漢翔同時著手規劃長期開發新客機與發動機之系統件等計畫,也持續拓展大型發動機機匣及發動機整體維修等業務。
在科技服務方面,漢翔表示,去年於水湳廠區啟用5MW儲能系統,使漢翔加入台電之電力交易平台輔助服務,沙鹿廠區第二、第三案場建置中。燃氣渦輪發電業務方面,漢翔與GE攜手合作建置燃氣渦輪發電機組,正於台電通霄電廠、中油永安廠及中油梧棲廠興建中,後續可協助國內更多企業將燃煤機組汰換為燃氣機組,相較於傳統的燃煤,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可藉此爭取在台建立該型發電機的維修在地化能量。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