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CIP曾表示為併網時程負擔最多國產化開發商,但調查報告顯示其原應國產化零組件,卻以不合理交期取得無產製證明文件,以遂行自國外進口目的。(記者黃佩君攝)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離岸風電國產化目標未達標,監察院今出具調查報告糾正經濟。而風場開發商CIP之前屢次表示負擔最重國產化目標,但調查報告顯示CIP雖委託世紀鋼旗下世紀風電承製水下基礎等零組件及組裝,但旗下彰芳、西島風場先規劃向國外採購全額數量,並以極不合理交期之需求取得公協會無產製證明,遂行國外進口之目的。
開發商CIP曾表示為併網時程負擔最多國產化開發商,但調查報告顯示其原應國產化零組件,卻以不合理交期取得無產製證明文件,以遂行自國外進口目的。
報告表示彰芳、西島風場係先規劃向國外採購全額數量,工業局要求提供不可抗力證明文件,該等風場遂向公協會提出20個工作天、2至4個月不等、極不合理交期之需求,以利取得公協會無產製證明,遂行國外進口之目的。
報告也指出,工業局為離岸風電國產化主辦機關,對於開發商向相關公協會要求開立無產製證明之細項規範付之闕如。
截至今4月15日,已於水下基礎、海纜、齒輪箱、發電機等各類零組件相關公協會,共發出42張無產製證明文件,顯見2017年工業局交由金屬中心訪商共召開76次徵詢會議、信誓旦旦表示本土均有產能可在地化,惟實際操作後,為求能於2025年併網期限來臨時完成,以無產製證明為替代方案,變相折損產業關聯政策之原意,顯有疏失。
報告表示,CIP所轄彰芳、西島風場獲配共600MW,共需62套水下基礎,其中彰芳風場(一期,原訂2021年併網)10座、彰芳風場(二期,2023年併網)47座、西島風場(2024年併網)5座。
報告顯示,世紀風電針對水下基礎主構件製造,從發函鋼鐵公會會員是否能夠承攬,到成品運至台北港之時程限制,僅有3至4個月;因此鋼鐵公會於2020年7月16日函復「經洽會員無產製」。
而在8座水下基礎主構件之最終組裝,發文到8座組裝完整,僅給予約20天之工作日。在套管式結構小管徑之管件製造,世紀風電從發文到成品運品台北港之時程限制,僅有2個多月。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