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多項利空來襲 下半年中國經濟不妙

2021/07/01 14:52

經濟學家表示,由於多項領先指標顯示,中國整體商業活動正在放緩。(彭博)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根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經濟學家表示,由於多項領先指標顯示,中國整體商業活動正在放緩,加上美中持續的對抗,以及不同國家在疫後針對供應鏈所進行的潛在大規模調整,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放緩的壓力升高。

 中國官方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由5月的51降至50.9,為連續第3個月放緩,非製造業PMI則由55.2降至53.5,2項指數都跌至4個月最低,主要因為半導體、煤炭和電力短缺,加上主要出口重鎮廣東省疫情爆發。

 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表示:「我們預期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成長放緩的壓力升高,尤其是第4季,主要因為被壓抑的需求減弱,加上已開發市場經濟重啟後轉向服務消費,導致出口疲弱,房地產相關的緊縮措施起作用,原物料價格飆漲抑制實際的需求。」

 去年中國面臨疫情大流行,出口扮演拉抬經濟成長的重要角色。然而,6月製造業PMI的新出口訂單分項指數跌至48.1,為連續第3個月下跌。 

 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新出口訂單指數的萎縮幅度加深,凸顯美國和歐洲等市場在控制住疫情後,對中國供應商需求下滑。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今年下半年中國出口可能面臨壓力,因海外供應持續恢復,來自南韓、印度、越南等國的出口快速成長,使中國出口的空間減少。第4季經濟放緩,可能導致貨幣政策變得審慎但略為放鬆。」

 中國政府顧問已提出警告,有必要維持疫情爆發以來的刺激政策。中共高層經濟顧問、北京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中國貿易面臨的另1風險可能來自於美中持續的對抗,以及不同國家在疫後針對供應鏈所進行的潛在大規模調整。

 劉元春指出:「美國發起成立民主供應鏈聯盟,對中國所實施的遏制策略,進展的速度遠快於我們預期。如果我們不就如何擴大內需事先籌畫,依但外部環境反轉,中國整體生產差距和產能過剩的情況可能比2019年更嚴重。」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