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東方明珠黯淡!香港倒退數十年靠製造業救經濟

2021/04/14 16:32

圖為一座在香港的奈米材料製造設備。(彭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香港在歷經政治動盪後,又受到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衝擊,餐廳、飯店、商城、觀光等收入暴跌,去年GDP萎縮6.1%。在作為金​​融和商業服務樞紐的地位逐漸下滑後,《彭博》指出香港正退回數十年前的模式,尋求製造業進駐來挽救停滯的經濟。

香港製造
香港製造業最初始於逃離中共革命的工廠,接下韓戰、越戰等紡織品出口訂單,向美國提供製服材料。1960年代數以萬計的工廠僱用香港40%的勞動力,生產紡織品、鞋類和廉價消費品如塑膠玩具、假髮、人造花,都是小型且靈活的工廠,《香港製造》(Made in Hong Kong)作者Peter Hamilton便說這些工廠週期短、成本低,前天製造皮帶扣、隔天可能就換成汽車零件。

但香港去工業化過程也是世界上最迅速的地區之一,1970年代製造業尚貢獻經濟30%,如今僅剩1%。香港製造商從1990年代開始大規模轉移到中國以降低成本,據香港工業總會數據,港資企業2018年在中國創造了約5000億港幣(約新台幣1.83兆元)的製造業產值,相當於該年香港GDP近18%。

製造業回流
武漢肺炎大流行中,服務業尚待恢復但仍然需要工業生產,凸顯出製造業強大的好處,美國、歐洲各國都承諾將扭轉產業外包、帶回製造業,同時自動化技術進步,使生產從低工資地區轉移到高成本地區也能找到效益。

香港法定最低工資約是中國的2倍,因此在港製造仍有成本挑戰,但像是門禁系統製造商Nirotech的工廠便高度自動化,雇用的人力是其在中工廠的5分之1。且透過香港2015年設立的340億港幣(約新台幣1245.6億元)的創新科技基金,Nirotech當時1200萬港幣(約新台幣4396.5萬元)的投資,能獲得40%現金補助。

不過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Mohamed Butt)表示,並不是所有製造商都歡迎前來,必須是高科技、不動用大量勞動力和土地的公司。

製造目標
香港設定到2022年,新產品研發支出需增加到GDP的1.5%,而重新工業化將是實現此目標的關鍵,而計劃於明年開放、面積110萬平方呎的「先進製造業中心」將是核心。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經濟學教授鄧希煒表示,香港當局應該更加激進,設定「10年內將製造業貢獻GDP比例提高至10%」,並讓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直接負責此目標,必須合力協調、制定5年或10年計劃。鄧希煒亦稱,疫情之中金融服務為主的白領行業受較小影響,但是用財務手段不足以解決這種工作不平等的現象,而製造業工作幾乎是「好工作」,具有向上流動的潛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