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軍工股的政策紅利

2025/11/03 05:30

軍工股並非一定是高獲利的成長股,股價最後還是要由營收與獲利說話。(資料照)

■魏錫賓

在「國防自主」、「國艦國造」,以及「無人機」等政策推動下,台灣將從國營、官方主導,發展出民間企業參與的軍工體系,並向完整的產業供應鏈邁進。在相關產業從「求有」到蓬勃的過程中,具備技術能力、能夠整合上下游的企業,股價與業績都有機會隨著政策起飛。

因為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又有烏俄戰爭大量動用無人機、各種武器的現例,3年多來,台灣與各國一樣都在思考全面建構自主軍備與供應鏈,而軍工產業在過去幾年能夠迅速成為市場焦點,除了因地緣政治升溫,更因國防預算出現結構性的上升,使商機能夠落實。

明年國防預算將突破9,495億元,占GDP達3.3%,創歷史新高,而且政府希望在2030年前進一步提升至GDP的5%,金額將大幅攀升,使相關訂單的能見度至少看到五年之後。在無人機、飛彈、國艦國造等專案由研發期進入量產期後,得標企業的營收與獲利將可進入實質反映階段。

需求面沒問題;然而,軍工股並非一定是高獲利的成長股。它雖具有政策紅利與長期想像,可是「成敗」都在政府;在發展階段,政府是唯一買家,投資人要面對相關企業研發期長、營收認列慢等現實的掣肘。同時,官方採購經常採成本加成或固定報價,廠商難以自由訂價,毛利率有一定的限制;而軍工產品研發期長,例如無人機和飛彈需經過設計、測試、量產認證等,時間可能長達3~5年,研發成本先行入帳但沒有收入,加上在建造初期,軍用機或艦艇規模經濟難以形成,且廠商難以對外披露細節,因此獲利預估具有不確定性。這些都是投資軍工股不能忽視的另一現實。

若把軍工股當作短線題材炒作,具有高風險性;因為在2025年以前,許多企業仍處於研發與投標階段,訂單尚未轉為營收與現金流。可是若從長線與國家戰略觀察,軍工股具有政策確定性高、訂單可見度長等優勢,加上國防預算穩定,且不受景氣循環影響,與一般產業相較,軍工股具有抗景氣性的特性,格外適合某部分的投資人。

各國已開始自組供應鏈,但是無人機、艇跟其他武器一樣,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能力設計、生產。在戰場上較勁,只有勝負之分,品質再精進,若不能擊敗對手,一樣無用。對國家是挑戰,對躍躍欲試的企業更是如此。

國防預算不只「量變」,也在「質變」,大型軍備採購的商機將由無人機等分享,部分軍工股急飆後盤跌,可能只是正反看法的暫時拉鋸。投資人應是在觀望,「誰能真正拿到軍備訂單?誰有技術能夠擊敗競爭者?」股價總是會從題材反映回現實,最後還是要由營收與獲利說話。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