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民眾敲碗電動機車新政 盼多元補助、增綠色扣除額

2025/10/29 05:30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民調顯示,八成三的民眾認為政府應更努力推動電動機車政策。(資料照)

〔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近日發布《電動機車政策二〇二五民意大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八成民眾肯定電動機車的淨零減碳與空品改善的正面效益,但實際上電動機車的銷售情況卻長年停滯。在政策體感上,超過半數的民眾認為中央政府在推動電動機車相關政策上並不積極,另有八成三的民眾認為政府應要更努力推動電動機車政策。

請問您支不支持機車製造商也應承擔減碳責任,提高電動機車的銷售比例?(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提供)

電動機車支出 應列綜所稅特扣額

請問您同不同意電動機車的推廣有助於達到淨零排放並改善空污?(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提供)

針對具體政策,民調結果顯示:有五十九%民眾會因政府提供電池資費補助,而增加電動機車的購買意願;另有八十二.二%民眾,希望環境部恢復電動機車新購補助。此外,「將電動機車的購車支出,列入個人綜所稅的特別扣除額」及「規範車廠提高電動機車銷售比例」等兩項多元政策,也分別獲逾七成及逾八成的民眾支持。

國民黨立委陳菁徽表示,運具電動化已是國際趨勢,主要來自大眾對於健康意識的提升,因此更加注意燃油運具所排放的污染物,警覺其對呼吸道疾病、循環系統及心肺功能的負面影響。

陳菁徽說,政府當初也是從國民健康的角度推動運具電動化,並且設定各年度市售比目標。二〇二四年的電動機車市售比僅十.五%,遠落後二〇二五年的目標二十% ,運具電動化已推動多年卻成效有限。「提升電動運具的使用,不應該只是口號」,陳菁徽呼籲政府傾聽民意,環境部、經濟部及交通部應整合資源、多管齊下,推出讓民眾有感的政策。

電動機車作為減少空污的其中一項策略,陳菁徽建議,政策需有多元的作法,除了購車及電池資費的實質補助,或租稅減免外,年輕族群的淨零觀念教育宣導,以及設立空氣品質維護區等,也都是可以納入評估的政策方向,確實保障空氣品質及國人健康。

氣候法上路2年半 碳排標準樓梯響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總監趙家緯表示,民調高度支持車廠提高電動機車銷售比,除了與環境部發布的空品白皮書方向一致外,《氣候變遷因應法》第二十三條也規定,政府可針對車輛訂定「效能標準」,對車廠所銷售的車輛,限制平均每公里的碳排放量,各國均以此作為關鍵政策工具。但氣候法施行已經滿兩年半,環境部與交通部至今未提出可行且有效的標準,無法建立強力的政策訊號,來引導車廠發展電動運具。

趙家緯說明,從外部成本的角度來看,當前油價未能充分反映空污與排碳量的影響,即便電動機車騎士在行駛過程中對社會作出貢獻,其所付出的成本卻高於燃油機車。趙家緯指出,台灣近年稅收狀況良好,具財政能力,若財政部可依氣候法所訂定的權責事項「綠色金融及溫室氣體減量之誘因機制研擬及推動事項」,將電動機車的購車支出列入個人綜所稅的特別扣除額,減少與燃油機車的成本差距,將可提升民眾選擇電動機車的意願。

SMAT則呼籲,政府應正視這份民調所展現的強大民意。淨零轉型已是全民共識,政府應立即回應民意,推出包含強化購車補助、降低持有成本、車廠提高電動機車銷售比等多元化政策,共同加速台灣綠色運輸的轉型進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