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研究與應用 輝達等大廠競相投入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入列工研院新科院士,呼籲機器人技術是台灣千載難逢的機遇,因為台灣的製造業已具備策略優勢。被視為廣達集團「小金雞」、全球「協作機器人」二哥的達明董事長何世池指出,台灣已居全球AI(人工智慧)產業鏈關鍵角色,台廠結合高效晶片代工與資通訊硬體製造實力,可望在未來兵家必爭的機器人新戰場,延續AI產業的競爭優勢。
黃仁勳:台灣千載難逢機遇
研調機構Technavio預估,從二○二四年到二○二八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成長一六九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達四十五.五七%;微軟、Google及輝達等大廠競相投入相關大型模型的研究與應用。
何世池指出,在AI導入機器人後,相較四、五年前,很多技術概念已截然不同;過去業界著重視覺、語言技術,現已發展到兩者結合,形成「VLM(視覺─語言模型)」,並進一步邁向生成式AI、具身AI,最後再進展到「VLA(視覺─語言─動作)」模式。
他解釋,現在的AI機器人技術不僅能處理語言與視覺訊息,受惠於「Transformer Model(變換器模型)」誕生,讓機器人得以採用注意力機制的深度學習技術,進而讓機器人的動作更加準確且複雜,在動態環境中展現出越來越強的工作能力
何世池:台廠軟硬整合能量強
何世池說,AI技術的進步還體現在多模態的訓練方式上,以前的訓練Data(數據)可能只包含文本、區域和語言,現在已可透過多模態的方式進行訓練,從小的模型進化到更大規模的LM Model(語言模型)和VLM Model(視覺─語言模型),這些模型的參數已經達到幾千億的規模。
何世池強調,機器人領域有利於台廠完整發揮軟硬整合能量,在全球持續圍堵紅鏈的過程中提升非中市場滲透率,機器人未來也可望成為五G、邊緣AI技術的重要出海口。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