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菁樺/專題報導
電價調漲在即,住商、產業電價的「漲幅分配」才是重點,將在電價審議會拍板、最後一刻才揭曉。除了蠢動的物價要控制外,和鄰國的產業競爭力也會通盤檢討,比較和台灣相近的日、韓電價,台灣電價的漲幅低、單價也低。
由於工業大戶前2年電價漲幅最多,引發部分怨言;也有評論指出,台灣電價若追上日韓,恐失去競爭力。不過,台電回應,以工業電價來看,韓國連3年調漲,漲幅達到8成,每度單價來到4.53元,反觀國內約漲3成,工業每度單價3.38元,維持一定的差距,並保持產業競爭力。
南韓工業電價3年漲8成 台灣漲約3成
據了解,4月新電價雖可能對「特高壓」的超級用電大戶再次調多,但整體工業單價還是以「不高於韓國」為原則,其實若要追上韓國的單價,推算我國工業也還有3成的漲價空間。
再看鄰近的日本,其低壓、高壓、特高壓2023年11月電價每度介於18.41日元到33.03日元,約是新台幣4元到7.2元,和台灣不同的是,日本民生電價遠比工業的高壓、特高壓的單價都還要貴。
台灣長期以來民生電價略高於工業電價,但工業大戶用電多是事實,近年以使用者付費概念,用多、漲多的原則調整,工業電價已超過民生電價。以IEA2023年公布的2022年資料來看,我國民生電價仍排第5低,工業電價更是第3低。
我民生電價全球第5低 工業電價第3低
主要國家中,2023年韓國、法國、日本、英國、德國工業用電單價每度在4.53元到10.76元,與2020年相比,漲幅在34%到160%,但台灣工業單價僅3.38元,漲幅也是32%,不論是漲幅或單價都是低於主要開發工業大國。
此次,外界關注超級用電大戶可能漲幅上看2成,這群「特高壓」用戶在台灣其實只有701家,多為半導體、鋼鐵、面板、紡織、石化產業,但去年用電僅半導體製造成長,其中用電VVIP就是眾人皆知的T公司,其一年用電量超過200億度,若以該族群去年793億度估算,T公司占比超過25%,再對照到半導體製造業去年用電379億度,占比更是過半。
以去年平均發電成本3.95元估算,高壓與特高壓族群平均售電價格在3.13元,一來一往後,賣一度賠0.82元,而高壓與特高壓也才2.5萬家,一年用電就高達1,425億度,相當於台電另類補貼產業用戶1年超過上千億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