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LTN經濟通》貪念最難防 牛頓也落馬的金融風暴

2025/01/08 07:12

1720年南海泡沫事件是英國金融史上最著名的金融危機之一。(翻攝自HISTORIC UK)

英國成立南海公司 股價由100英鎊漲到1000英鎊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金融史上不乏泡沫經濟的案例,作為現代金融市場的鼻祖之一,英國倫敦股市經歷無數跌宕、股災和危機,第一次重大危機發生在300年前,歷史上稱為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

南海泡沫事件是18世紀初英國金融史上最著名的金融危機之一,這場始於英國的金融危機摧毀了數不清的家庭財富,其影響深遠,涉及經濟、政治和社會層面,它深刻地影響了當時的社會,同時也為後人提供了一個警醒的教訓。此事件的核心是英國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股票的價格暴漲及崩盤,導致眾多投資者蒙受巨額損失。

1711年,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在英國成立。當時的英國政府為籌措戰爭資金,債務規模持續膨脹,難以消化。南海公司成立目的是接管政府的部分國債,並通過對南美洲進行貿易來創造收入,一開始設立目的並非商業貿易。

然而,當時南美洲的市場潛力被認為極其龐大,尤其是金銀貿易。南海公司透過將國債轉為股份,成為一種早期的「債務重組」工具,公司獲得了壟斷與南美洲進行貿易的權利,這成為吸引投資者的重要噱頭。

但事實上,南美洲當時多由西班牙掌控,貿易條件十分受限。南海公司大部分的收入根本不是來自貿易,而是來自英國政府支付的債務利息。公司為了吸引資金,不斷宣傳貿易前景和潛在的巨大收益,將其包裝成一個無限利潤的投資機會。南海公司的商業模式主要依賴投資者的信心,而非實際的貿易收入。該公司承諾高額回報,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尤其是上層階級和普通民眾。

這一模式在1720年初達到高潮。隨著南海公司開始以股票換取國債,其股份需求量迅速上升。在投資者的狂熱追捧下,公司股價由每股約100英鎊迅速飆升至超過1000英鎊,一時之間,整個英國社會沉浸於一場不理性的財富狂歡之中。

南海泡沫事件摧毀了數不清的家庭財富,其影響深遠,涉及經濟、政治和社會層面。(示意圖,法新社)

虛無的計畫 引發全英國投資熱潮

隨著股價持續攀升,南海公司的成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機者。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貴族和政客,都爭相投入南海公司的股票。一些人甚至變賣財產或舉債購買股票,抱著一夜致富的幻想。據外媒報導,當時從英國國王喬治一世(George I)到女僕都買了南海公司的股票,交易盛況空前。

1720年,英國議會透過了一系列政策,試圖壓制其他股份公司的成立,以保護南海公司的市場壟斷地位。然而,這樣的政策卻進一步刺激了投機需求,股價一度達到瘋狂的高峰。

許多企業趁著投機熱潮攬財,甚至出現了一些荒誕的商業提案,例如「一項未知計劃,將帶來巨大的利益」的公司,單靠虛假的說辭,就成功募得大筆資金。南海泡沫由此走向失控。

然而,南海公司的盈利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撐其股價。公司向股東承諾的南美貿易活動和豐厚利潤始終沒有真正兌現,而公司的行為也越來越像一家銀行,開始借錢給自家股票的潛在投資者,以維持市場需求,推高價格,鞏固泡泡。

到1720年下半年,市場開始對公司的商業模式產生質疑,許多投資者開始意識到南海公司無法提供與宣傳相符的收益,隨之而來的是南海公司的股價以驚人的速度下跌,導致整個市場陷入恐慌。許多投資者因此破產,包括貴族、商人和普通百姓。

南海泡沫的破裂揭露了市場操作和金融投機的危險。隨著投資者的損失,公眾對政府的信任也受到打擊。許多人指責政府官員與南海公司高層串通,從中牟利。

在這場危機中,著名的科學家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也未能倖免於難。(資料照,美聯社)

牛頓獲利出場 再進場就遇崩盤

南海泡沫破裂,當時輿論嘩然,各界群情激昂。文人墨客以詩歌、諷刺漫畫和舞台戲劇,抨擊市場和那些被認為的始作俑者。英國國會展開調查揪元兇,南海公司董事會成員被傳喚到國會出席問訊,當中有內閣高官遭到彈劾,據說私人資產被沒收補償投資人。時任英國財政大臣John Aislabe也被撤職,甚至一度被羈押在倫敦塔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場危機中,著名的科學家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也未能倖免於難,並損失了相當可觀的資產。據記載,牛頓在當時的經濟氛圍下,起初並未急於投資,他對南海公司的股票價格漲勢持懷疑態度,並且他曾表達過對投機風險的擔心。

然而,隨著南海公司股票的價格持續上漲,牛頓最終也在1720年初購入了南海公司的股票,並且初期確實獲得了相當可觀的回報。然而,當他看到股價繼續飆升後,未能抵擋住「錯失機會」的心理,又將資金重新投入市場。

牛頓的再次進場時間非常不幸,正好處於股價接近峰值的階段。隨著股價崩盤,他的投資損失高達2萬英鎊,相當於今日數百萬英鎊的價值。

據傳,牛頓後來忍不住感慨道「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軌道,但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這句話道出了他對市場非理性行為的無奈。

南海泡沫的崩盤引發了對英國金融市場的重大改革,也對全球經濟結構產生了深遠的長期影響。(示意圖,法新社)

南海泡沫後 各國政府開始重視企業財務透明

南海泡沫的崩盤引發了對英國金融市場的重大改革。事件揭露了金融市場缺乏有效監管的問題。隨著泡沫的崩潰,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受到重創,這使得政府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有效監管金融市場。在事件之後,英國政府對金融市場的監管逐漸加強,並制定相關法律與規範,開始規範金融交易,防止市場的過度投機行為。1721年,英國成立了一個專門的調查委員會,揭示了多名政府官員的腐敗行為。這些行為導致了一些官員被罷免,並促使英國政府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加強。

經濟方面,泡沫事件使得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產生長期的不信任。大量資金的損失也對英國的經濟活動造成了短期的衝擊。然而,事件過後,英國金融市場逐漸恢復,並吸取教訓建立了更完善的市場制度。

南海泡沫讓人們認識到金融市場並非總是理性運作的,市場的投機行為可以導致不可預見的風險。因此,金融市場的運行開始受到更多關注,並且逐漸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投資規範和道德標準。投資者在面對股市時,對風險的認知與管理也逐步成熟。

此事件也對全球經濟結構產生了深遠的長期影響。南海泡沫的崩潰提醒了全球投資者,市場泡沫的膨脹並非永恆,最終總會因為某種內部或外部因素的破裂而崩潰。南海泡沫事件也讓全球各國開始重視金融市場的透明度和企業治理。泡沫的形成部分源於南海公司和政府之間缺乏透明的訊息流動,以及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缺陷。泡沫崩潰後,世界各國逐漸開始強化企業的財務透明度,並推動公司治理結構的改革,以避免類似事件的重演。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