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以真實案例揭示,在生命的後半場,真正該學的,是如何安心地「花掉自己賺來的幸福」。(示意圖,路透)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為了退休生活有足夠資金,有些人長期奉行節儉習慣可能適得其反。日本一對60多歲的夫妻,月領25萬日圓(約新台幣5萬元)年金、存款高達4000萬日圓(約新台幣796萬元),生活看似無憂無慮,卻因長年節儉與對未來的不安,陷入「不敢花錢」的惡性循環,直到丈夫的一句話,讓他們終於意識到,原來最殘酷的,不是沒錢,而是「有錢也不敢用」。
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67歲的西川美佐子(化名)與69歲的丈夫和夫(化名)住在東京的老房子裡,2人都是公司職員出身,一路工作到退休,如今每月可領25萬日圓年金,銀行帳戶裡還有約4000萬日圓存款。按照常理,他們的老年生活應該無比安穩,但現實卻截然不同。
儘管表面上看起來過著「幸福的退休生活」,但美佐子和丈夫卻越來越頻繁地抱怨他們的日常生活。美佐子說「退休後我們原本打算去旅行,結果一直沒成行。疫情、物價上漲、孫子的學費等理由總是一個接一個,三年過去了,哪兒也沒去。」她望向牆上掛著的世界地圖,那是她與丈夫多年前立下的「夢想清單」。如今,那張地圖蒙上了一層灰。
「以前習慣存錢,現在要花反而會有罪惡感。」她坦言,每當看到家計簿的數字,兩人就會開始討論「是不是又超支了」、「這個月別外食了」。節省成了生活的日常,甚至讓他們無法再享受「花錢的快樂」。
某天,丈夫看著一張未兌換的旅遊券,低聲嘆「也許,我們應該早點讓自己過得更好一點。」那一刻,美佐子愣住了,原來,他們一生努力賺來的錢,最後卻成了束縛自己的枷鎖。
夫婦倆不敢使用退休金是有原因的,其中之一是他們對未來醫療和護理費用的不確定性感到擔憂。此外,他們的老房也逐漸成為負擔,去年熱水器壞了,修理費高達30萬日圓(約新台幣60萬元),今年又被建商建議重新粉刷外牆,她表示「想想之後還會有屋頂、管線問題,就更不敢動錢了。」
除了開銷,還有另一個讓他們寢不能寐的話題,就是遺產繼承問題,她說「我們還沒立遺囑,名義也都沒整理好。想到萬一我們走得早,孩子會不會被捲入家族遺產糾紛,就越想越不安。」
美佐子表示,即使為退休存下了4000萬日圓,對意外開支的擔憂以及根深蒂固的「儲蓄習慣」也會阻止自己消費,從而導致對生活的滿意度下降。美佐子說,最近她終於理解,老後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錢,而是「花錢的勇氣」,她開始嘗試和丈夫每個月安排一次外出用餐,或小旅行,「也許我們不該再等『哪一天』,該過的日子就是今天。」
報導指出,越來越多老人陷入「有錢卻不敢花」的焦慮。專家認為,除了存錢,更該重視「用錢的設計」,包括醫療、修繕、照護與相續的完整規劃。畢竟,金錢並非保險,而是讓生活得以被好好體驗的工具。正如那位丈夫所說「再多奢侈一點也好啊。」這或許不是一句遺憾,而是一種提醒,在生命的後半場,真正該學的,是如何安心地「花掉自己賺來的幸福」。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