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造慘輸「這國」! 原因不是匯率 日媒1句話點關鍵

2025/10/08 11:52

日本製造慘輸「這國」! 原因不是匯率 日媒1句話點關鍵「日本製造」曾經一度稱霸全球,但如今企業生產力和獲利能力卻遠不及瑞士。(擷取自社群平台)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日本製造」曾經一度稱霸全球,但如今日本的企業生產力和獲利能力卻遠不及瑞士。日媒指出,瑞士的平均月薪高達110萬日圓(約新台幣22萬元),遠遠領先日本,其薪資差距背後並不僅是貨幣強弱的問題,而是「生產性與企業競爭力」的落差。

日媒認為,當日本企業仍在陷入價格競爭、拼薄利時,瑞士早已建立「高附加價值」的經濟體系,即使產品昂貴,依然暢銷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莫過於「高價卻永遠供不應求」的 Rolex(勞力士)。

根據日本生產力中心的數據,截至2023年,日本勞動生產力在OECD 38個成員國中排名第29位,而2022年曾跌至第31位,儘管2023年排名有所回升,但仍處於較低水平,在七國集團(G7)中更是自1970年以來一直墊底。

日媒指出,瑞士人口僅約900萬人,卻展現出驚人的經濟韌性,其關鍵在於產業結構極度多元,包括農業、製造、建築、商業、金融到服務業,形成均衡的經濟分布。若將GDP依產業細分,日本與瑞士在規模與人口上相似,如今卻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1989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發布的世界競爭力排名中,日本位居榜首,瑞士位居第二,但此後日本的排名穩定下滑,到2024年名列第38名。至於瑞士,其排名一度下滑,但自2008年以來一直維持在前5名,過去5年一直位居前3。

數據顯示,日本最低工資將從2023年10月1日起調高至1004日圓(約新台幣201元),首次超過千元門檻。儘管日本最低工資每年呈現小幅上漲,但瑞士的最低工資水平卻比日本高出4倍多。

分析師認為,日本曾在1980年代曾以「Made in Japan」橫掃世界,但現今卻陷入停滯,企業生產性與收益率普遍落後於瑞士,常常陷入削價競爭。相比之下,瑞士憑藉的是更高的效率與創新能力,其經濟哲學也十分清晰,就是「品質本身就是競爭力」。這種策略讓企業得以以更高的薪資吸引人才,同時保持獲利能力與社會穩定。

此外,瑞士不依賴單一產業,在面對全球市場波動或金融危機時,就能有效分散風險、維持穩定。這也解釋了為何瑞士在高工資、高生活成本的情況下,仍能維持全球競爭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