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9月23日將南非列入晶片出口管制名單,罕見打出「晶片牌」引發國際關注。(歐新社)
晶片優勢讓台灣在國際具威攝力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台灣經濟部9月23日宣布將南非列入晶片出口管制名單,作為南非政府將台灣駐處更名、降等的回應,儘管在接獲南非政府的協商請求後,已暫緩發佈出口管制預告,台灣這次罕見的行動仍引發國際關注。
台灣打出「第一張晶片牌」,這是台灣首次單方面對特定國家施加半導體出口管制,涵蓋47項產品。
南非每年從台灣進口價值約3000萬美元(約新台幣9.13億元)的晶片,雖然金額不大,但對於當地汽車製造業,例如豐田(Toyota)南非分公司仍有潛在影響。不過貿易數據顯示,去年南非直接進口的潛在受管制技術僅價值約400萬美元(約新台幣1.21億元),因此出口管制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徵意義。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全球中國中心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表示,台灣利用自身在全球晶片供應鏈當中的地位,看起來正試圖在國際舞台上建立自主威懾力。展望未來,其他國家政府將關注這一案例,不僅會考慮台灣的「胡蘿蔔」,也會注意潛在的「大棒」。
南非聯合政府成員之一的「民主聯盟」(Democratic Alliance,DA)外交事務發言人史密斯(Ryan Smith)表示,儘管南非與台灣的貿易額相對較小,但需要從「品質」上來看待。台灣的晶片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他們仍然是南非許多製造商的首選半導體晶片,這不是與其他國家建立貿易關係就能輕易取代的。
台灣遭南非施壓,單方面被公告更名、降等我國駐南非代表處。(路透資料照)
南非向中共示好 不斷對台施壓
南非在1997年與台灣斷交,隔年與北京建交。2023年,習近平出席了南非主辦的金磚國家(BRICS)峰會後,台灣同樣面臨南非當局施壓,要求台灣辦事處更名,並要求駐處遷館,從南非行政首都普利托里亞遷往約50分鐘車程外的約翰尼斯堡,此舉被我方視為是進一步降級的動作,並向南非抗議。
在去年10月要求我駐處遷館未果,今年1月再度致函台灣駐南非代表處,要求遷離首都普利托里亞,遷館期限過後,南非一直未有進一步表態,直到今年7月以政府公告形式,片面公告更名、降等我國駐南非代表處與駐開普敦台北聯絡辦事處。
南非政府在官方網站上單方面更改辦事處的地址,刪除了有關台灣駐南非代表廖文哲的所有內容,列出了其他台灣工作人員的姓名,其中卻有不少人已經離開。廖文哲直言,南非為什麼這麼做,原因很清楚,用常識就能知道幕後黑手是誰。
外界分析指出,南非不斷向台灣施壓,一大原因是希望在今年11月主辦20國集團(G20)峰會前向北京示好,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屆時預計也將親自出席峰會。
隨著今年G20峰會臨近,南非的壓力加劇,台灣外交部官員向媒體透露,南非的行為已損害台灣,這成為台灣採取反制措施的直接導火線。分析師表示,這些變化凸顯了中國繼續努力利用其在非洲和全球南方的影響力,阻止台灣獲得國際認可,並損害其在海外追求外交利益的能力。
中國近年持續擴大在非洲政治、經濟影響力。(路透資料照)
南非想強調 台北只是商業夥伴而非外交夥伴
目前台灣在非洲的唯一友邦為史瓦帝尼王國,並且只有在少數國家設有商業或貿易辦事處。專家表示,台灣在非洲大陸影響力減弱,凸顯出非洲國家與北京在彼此鞏固經濟合作的推動下,日益加深的聯繫。
約翰尼斯堡大學(University of Johannesburg)非洲–中國研究中心研究主任馬坦博(Emmanuel Matambo)指出,北京一直非常直接且強硬的爭取非洲的承認。將台灣的外交代表機構留在首都普利托里亞,幾乎可以解讀為正式的外交承認,因此,這一舉動強調了南非發出的訊號,即「南非只是台北的商業夥伴,而不是外交夥伴」。
斯洛伐克智庫中歐亞洲研究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聯合主任齊隆斯卡(Kristina Kironska)表示,南非最近要求台灣遷走代表處,這象徵著更廣泛的地緣政治變化,而不僅僅是出於行政方面的考量。這顯示北京正在擴大利用經濟誘因和政治參與來向非洲國家施壓,迫使他們遵守一中原則。
齊隆斯卡也提到,這不是台灣第一次面臨這種局面。2017年,奈及利亞下令將台灣代表處從首都阿布加遷往拉哥斯,並降級為台北貿易辦事處。
中國是南非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國近年建立密切合作關係。圖為南非總統拉瑪佛沙(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美聯社資料照)
中國是南非最大的貿易夥伴
南非是非洲最大經濟體同時也是重要的外交力量,過去20多年來,中國與非洲大陸建立了密切的經濟和安全關係,自1998年建交以來,兩國關係明顯加強,中國目前是南非最大的貿易夥伴,2024年,兩國雙邊貿易達524億美元(約新台幣1.59兆元),主要進口鐵、錳、鉻和黃金等礦產,而台灣與南非的貿易額年均約20億美元(約新台幣608.7億元)。
同為金磚國家的一員,南非也與中國在經濟、政治和發展倡議合作,在全球治理改革方面與北京保持一致立場。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對南非出口商品徵收30%的關稅,這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面臨的最高關稅,促使南非更急迫的需要中國的需求。今年8月,南非農業部長史汀胡森(John Steenhuisen)表示,增加對中出口是當務之急。
中國與南非的關係不僅限於貿易和經濟領域,特別是在南非2010年加入金磚國家之後。習近平預計將出席11月在南非舉辦的G20峰會,這將會是習近平第5次訪問南非。
台灣駐南非代表廖文哲表示,台灣人在南非已不再受到歡迎。(彭博)
台灣人在南非不受歡迎
台灣與南非過去兩國於國際同處孤立狀態的期間,曾建立緊密的外交關係,1970年代末期,南非推出一系列激勵政策吸引投資,主要集中在紡織業,掀起一波台灣人移民南非的浪潮。當時南非仍執行種族隔離政策,而台灣移民被授予「榮譽白人」的身份,免受種族隔離制度的約束。
根據南非聯絡辦事處統計,目前有450家台灣企業在南非營運,投資總額約20億美元(約新台幣608.7億元),每年有超過100名南非人獲得獎學金來台灣留學。
儘管如此,在南非當地的台灣社區仍持續縮小,人口數已從1998年的5萬人縮減至約8000人。貿易也在持續萎縮,台灣駐南非代表廖文哲接受《彭博》專訪時也坦言「我們在這裡不受歡迎」,並稱,如果台灣人覺得自己不被歡迎、不被珍惜,他們就會選擇離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