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全國連鎖大超市正處於「虧損邊緣」,很多店是在賠錢營運。(美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日本地域狹小,卻聚集著400多家連鎖超市,現今因過度競爭出現精疲力竭、難以獲利的局面,連鎖超市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連巨頭永旺(AEON)的營業利潤率僅為0.46%,處於虧損邊緣。對此,日本前雀巢(Nestlé Japan)執行長高岡浩三在新書《企業通信簿》中直言,日本連鎖超市的未來「已經結束」。
據報導,隨著大榮(Daiei)和佐田退出後,日本連鎖大超市的代表僅剩永旺和伊藤洋華堂。儘管這2家公司的營業利潤率也處於虧損邊緣,但命運卻截然不同,主要是永旺成功地將旗下的永旺購物中心的購物變成了一種娛樂、吸引了許多顧客,但伊藤洋華堂卻未能做到這一點,正面臨失敗的境地,未來恐沒有生存能力。
根據「日本超市年次統計調查」,2024年整體超市的平均營業利潤率僅為1.39%。其中,零售巨頭永旺(AEON)僅0.46%,伊藤洋華堂(Ito-Yokado)還更低、為0.36%,雙雙幾乎處於虧損邊緣。
《東洋經濟》(Toyokeizai)曾提到,對於日本食品超市而言,若能達到 2%-3%的營業利潤率,已屬於較為「良好」的水準。根據2024年一項日本超市業的利潤率排名;其中,神戶物產等中小規模業者可達5.1%左右、排第一,緊接著為關西地區的Izumiya、有5%,第三名為位於沖繩的サンエー(SAN-A)、有3.8%。
據報導,日本國土狹小,但大小連鎖超市竟高達400多家,數十年來全國連鎖大超市在各地與區域連鎖超市激烈廝殺、互相削價競爭,形成惡性循環。對此,高岡浩三指出,日本「連鎖型超市的時代」早已走到盡頭,而連鎖超市無法形成規模經濟,關鍵在於日本人的飲食文化的差異。
在美國或歐洲,冷凍食品佔主流,家庭習慣每週一次大量採購,一次買足蔬菜、肉品、冷凍魚類與乳製品,食材保存期長,使得全國性大型超市能以物流效率與低價取勝。
但在日本,日本家庭強烈偏好「每日購買新鮮食材」,特別是生鮮食品及居住當地「出產」的食材,習慣會到住家附近超市採買蔬菜、魚與肉。這習慣使得「地緣供應」的競爭力遠高於「全國性配送」,與當地農家或漁協合作密切的 區域連鎖(Regional Chain)超市就極具優勢。
專家指出,早年日本生鮮食品佔家庭食品支出中約占5成,而現今日本女性進入職場人數提升,但仍接近3成。這點,正是日本超市行業遲遲無法整合,大型連鎖超市難以寡占的結構性原因。
現在,隨著大榮(Daiei)、Saty 等昔日巨頭相繼退出,全國連鎖大超市只剩永旺與伊藤洋華堂兩家巨頭。日媒指出,永旺可勉強維持營運,是因為成功把購物娛樂化:在地方建造大型「AEON MALL」綜合商場、吸引客流,但反觀伊藤洋華堂未能複製這一模式,陷入獨自苦撐的局面,成為全國連鎖模式中最為脆弱的一環。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