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晶片不怕關稅?美智庫曝台灣人最擔心「這件事」

2025/07/13 07:05

首次上稿07-12 22:07

更新時間07-13 07:05

行政院表示,台美關稅談判目前進入關鍵階段,雙方表達希望在8月1日的期限前完成協議。(路透資料照)行政院表示,台美關稅談判目前進入關鍵階段,雙方表達希望在8月1日的期限前完成協議。(路透資料照)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率團赴美談判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12日清晨搭機返台,行政院證實台美關稅談判目前進入關鍵階段,雙方表達希望在8月1日的期限前完成協議。美智庫學者認為,台灣半導體及具主導性的產業因缺乏勁敵,可望克服關稅的影響,不過,關稅已加劇台灣面臨的長期挑戰,不僅在經濟,也包括安全和地緣政治挑戰,特別是美中快速脫鉤意味著美國行使地區影響力的選項更少、成本更高,恐減少遏制北京採取軍事行動的可用籌碼。

率團赴美談判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12日凌晨抵達桃園機場。(記者劉信德攝)率團赴美談判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12日凌晨抵達桃園機場。(記者劉信德攝)

美國外交政策研究所(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亞洲計畫非常駐研究員佛里德曼(Joshua Freedman),以「川普關稅對台灣的影響」為題發布報告,文章指出,三個月過去了,川普在2025年4月2日的「解放日」加徵關稅的餘波仍在東亞地區持續迴盪。

文章說,美國對亞洲地區徵收高額關稅,其中對台灣商品徵收32%的關稅,隨後又收回成命,給予除中國以外的所有國家90天的部分關稅豁免期。如今,這扇「豁免之窗」正在關閉;如果美國再次加徵關稅,台灣及其鄰國將面臨另一次經濟動盪。

無論個別貿易協定是否已解決,或如何解決,關稅引發的地緣經濟重組的影響,已在台灣顯現。短期內,儘管台灣與美國有著廣泛的雙邊經濟聯繫,但台灣相對有利的條件足以承受關稅可能對出口帶來的大部分衝擊。

學者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可以克服關稅衝擊。(路透資料照)學者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可以克服關稅衝擊。(路透資料照)

文章稱,由於缺乏強而有力的競爭對手,台灣具主導性的產業能夠克服關稅的影響,半導體就是其一,在可預見的未來,沒有其他國家能夠在先進晶片生產方面超越台灣,從而緩衝關稅可能造成的成本上升。除了半導體之外,台灣在生產一系列利基市場、難以複製的產品方面取得的成功,也為其帶來比較優勢,因為幾乎沒有競爭對手能夠削弱台灣企業。

然而,關稅卻加劇台灣面臨的長期挑戰,不僅在經濟方面,也包括安全和地緣政治的挑戰。文章提及,關稅威脅加速可能動搖台灣在該地區地位的潛在趨勢,關稅進一步迫使企業實現供應鏈多元化,這增加來自低成本地區生產中心的競爭壓力。關稅也加速中國與美國脫鉤的進程,恐削弱美國利用其經濟影響力來遏制台海衝突的能力。

此外,對台徵收的激進關稅也損害台灣民眾對美國的態度,進一步加劇平衡中美兩個超級大國的台灣國內政治挑戰,川普一邊讚揚台積電的投資,一邊又對台灣加徵高額關稅,這無疑是對台灣的另一次打擊,衝擊台灣民眾對美長期夥伴關係的看法和信心。

文章認為,影響台灣的經濟、安全和政治趨勢並非始於全球關稅,但關稅的影響加速這些轉變的步伐。隨著企業將生產轉移出中國,台灣低利潤產業面臨新的競爭對手;維護台海和平的威懾力量減弱;公眾對美國的懷疑日益加深,使得台灣對美國的依賴及其抵銷中國日益增長的壓力的能力變得複雜。

文章總結,無論達成何種貿易協議,都不太可能改變這些趨勢的整體軌跡,其影響已初步顯現,這意味著台灣及周邊地區將面臨一個新的、風險更大的地緣政治環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