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夏普內鬥 自毀百年老店

2016/03/31 06:00

現任社長高橋興三。(路透)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有一○四年歷史的日本電機大廠「夏普」,曾自豪產品不斷「讓別人模仿」,打敗過消費電子龍頭索尼且獲得「液晶就是夏普」的認同。但《日經新聞》分析,百年企業崩壞竟是從「內鬥」開始,第四、五代社長互爭領導權,私心管理不但導致最先進科技未申請專利、淪為「黑盒子」,還產生第六、七代背重債的「傀儡社長」,錯失企業升級和改革良機。

夏普社名最早源自創辦人早川德次發明的自動鉛筆(Sharp pencil),從金屬加工轉型家電、電子和資訊產品,至少創造廿項全球第一或日本首創產品;一九八八年第四任社長町田勝彥曾豪言「要讓所有電視機都變成液晶」,但液晶事業虧損卻成為夏普負債和被迫求售的主因之一。

二○○○年後夏普大手筆投資液晶事業,九年花一.三兆日圓興建六座液晶面板工廠,卻在二○○七年町田退居會長(董事長)、由片山幹雄接任第五代社長(總經理)後,出現兩派相互杯葛、較勁的嚴重內鬥,內部嫌隙還反映在夏普昨日董事會上對鴻海收購案的表決,出現兩張反對票。

《日經新聞》指出,片山在堺十代面板廠產能利用率銳減之際,找上鴻海郭台銘,卻遭町田的人馬反對,屬於町田派的副社長轉向押注太陽能電池,保證以當時市價兩倍以上簽署矽材原料十二年供應長約,不料金融海嘯導致太陽能泡沫破裂、矽材價格崩跌,成為夏普龐大或有負債的一部分。

夏普二○一一、一二年後深陷虧損泥淖,片山在町田操作下退任會長;「Yes Man」老臣奧田隆司接社長,凡事聽從指揮;現任社長高橋興三雖有心改革,卻因不了解產業、低估財務燃眉之急,最後成為任由債權銀行操控的「傀儡社長」。鴻海入主後,恐須解決員工信心缺乏、管理層派系分明、董事錙銖必較的種種難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