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名實價烏龍事件
常見錯誤 土地、建物未標明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實價登錄上路三年,累積逾百萬件揭露資訊,但卻常見烏龍或錯誤資訊。房產業界分析,最常出現的錯誤有土地與建物交易沒標明清楚、價格登錄錯誤、塔位登記成土地交易等;因此提醒民眾查詢實價時,最好使用「掐頭去尾」法,將過高、過低的實價資訊剔除後再作比較,會較貼近市價。
立智國際房地產市調研究員洪佩君指出,包括公設未登錄造成坪數短少,出現單價拉高;還有車位坪數與價格未揭露,造成揭露單價偏低,這些都是建商常犯的錯誤。
中信房屋行銷企劃部副理江龍名舉例,車位部分是最常出現誤導的地方,內政部實價登錄查詢資訊進去的第一個頁面僅以土地一筆、建物一棟、車位零個來呈現;民眾還得再進入「交易明細」項內,才能更了解查詢建物移轉面積坪數(住家用及共有部分);另中南部地區多透天,目前透天厝欄位包含純住家與有店面價值的產品,這些也是較容易出現烏龍的地方。
實體接觸 詳閱謄本相關資訊
他建議消費者除自行上網查詢實價做功課外,實體接觸也是重點,另透過房仲介紹時,要詳細審閱不動產說明書,因上面有完整的謄本相關資訊,可對比實價網資料。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建議,使用實價若有疑慮時,建議可以採「掐頭去尾」方式,過高的實價資訊與有特別備註的揭露事件不要作為參考,就可避免使用到錯誤資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