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訪》台大經濟系教授梁國源︰紅色供應鏈 威脅台逾六成產品

2015/06/15 06:00

梁國源小檔案

記者鄭琪芳/專訪

面對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台大經濟系教授、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指出,台灣出口主力的高技術電子產品與零組件,已逐漸受到中國廠商威脅,中國政府又持續扶植重點產業,而台灣逾六成出口產品與其扶植產業重疊性高,將面臨更嚴峻的競爭。

梁國源認為,台灣要擺脫「紅色供應鏈」的干擾,關鍵在於提升技術,除企業要投資研發、培養人才外;政府也要提出願景及策略,並從教育方面著手,解決勞動市場供需失衡及人才外流的問題。

問:近來台灣出口連連衰退,GDP(國內生產毛額)大幅下修,原因為何?

答:最近有兩個讓人擔憂的數據,一是今年GDP由三.七八%大幅下修至三.二八%,一是景氣對策信號分數掉了六分。主計總處二月預測GDP三.七八%,表面上還不錯,其實結構非常不健康,因為出口在跌,但進口跌更多,導致貿易順差擴大,因而推升GDP;五月的數字更令人擔心,因為投資及消費都不如預期,雖然GDP下修至三.二八%,跟過去幾年比還算可以,但進出口及投資、消費都不好,問題就很嚴重。

另外,景氣對策信號分數一下子掉了六分,二○○○年以來,只有金融海嘯、網路泡沫、核四停建等極端事件,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極端事件對經濟影響很劇烈,也會很快反彈回來,這次沒有極端事件,卻掉了六分。

二○○六年創造「新興市場」一詞的范艾格特梅爾(Antoine van Agtmael),寫了一本書《新興市場的新世紀》(The Emerging Markets Century),書中篩選新興市場前景看好的二十五家公司,當時台灣有四家獲選,包括台積電、宏達電、鴻海及寶成,前兩家公司是技術取勝,後兩家則利用中國廉價勞工優勢。

這位作者若重新寫書,相信對台灣的評價不會像當年那麼樂觀。上述四家公司,除了宏達電,還有三家活得好好的,但面臨的挑戰愈來愈多,特別是鴻海跟寶成,因為中國廉價勞工優勢不再,不是朝自動化發展,就是要移到更便宜的地方去。至於台積電,雖然張忠謀認為現在還領先中國大概十年,但他也有一些危機意識。

國家要有願景 才能形成策略

問:台灣經濟為何不若以往?

答:九○年代以前是台灣的黃金時期,因為產業轉型得很快很好,從紡織到石化再到電子,當時電子業能夠起來,除了政府有一套發展科學園區的策略,人才回流也是很大因素。此外,當時台灣出口函數的所得彈性值遠高於價格彈性值,代表全球市場對台灣產品有很大的需求;但金融海嘯之後,全球經濟成長不復以往,對台灣拉升力道減緩,甚至IMF預測今年全球貿易量正成長,台灣出口卻負成長。

面對這樣的情況,考量匯率因素後,我們在價格方面也沒什麼優勢,所以只能從品質方面突破,也就是技術提升。一是勞動素質提升,但人家提升速度更快,我們領先幅度縮小,甚至被追上;另一是機械設備操作技術提升,但我們的投資成長實在令人失望。

另外,早期政府政策對產業發展有幫助,現在政府角色愈來愈弱化,一個國家一定要有願景,才能形成策略,現在中國似乎做得比較積極。總之,台灣產業升級速度不夠快,勞動市場無法配合產業結構變化,加上政府缺乏願景及策略,導致現在面臨「前有強敵、後有追兵」的狀況。

軟體雲端竄起 台灣優勢不再

問:如今紅色供應鏈崛起,對台灣的衝擊為何?

答:從統計資料可看到幾個表徵,二○○五年台灣出口占全球一.九%、一四年降至一.七%,但中國由七.三%跳升到十二.四%,韓國由二.七%升至三%;包括電機、面板、光學儀器、石油煉製品等,台灣產品出口占全球比重均降低,中、韓卻提高,代表中、韓在全球供應鏈角色愈來愈吃重。

另外,過去我們賣零件到中國組裝,再出口到終端市場,現在台商原料零件與半成品、機械設備等回台採購比下降,當地採購比上升;因此,兩岸出口互補性下降,二○○五年還有○.六八,一三年降至○.五五,台灣產品在中國進口市場占有率也下降。

台灣出口主力的高技術電子產品與零組件,已逐漸受到中國廠商威脅,中國政府今年五月又推出「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扶植重點產業;而台灣逾六成出口產品與中國重點扶植產業重疊性高,將面臨更嚴峻的競爭,包括電子產品、化學品、精密儀器、機械、資訊與通信、電機產品等。

事實上,目前已有很多產業受到影響,宏達電就是一個受害者。紅色供應鏈除了不向台灣採購,全球大的品牌廠正從台灣廠商移轉到中國廠商,例如蘋果也在心動,認為中國廠商也能做,畢竟那些廠都在中國生產,如果中國廠商技術一樣,怎麼跟他們拚?何況他們學得很快。

其實紅色供應鏈不是唯一的問題,台灣電子業的強項在硬體,過去PC當道,台灣可說是上中下游全包;但現在是軟體、平台跟雲端的年代,需求已變調了。全球品牌的夾擊,加上硬體製造在網路時代需求減弱,台灣的相對優勢比以前差很多。

企業技術提升 擴大投資研發

問:面對紅色供應鏈的威脅,政府與企業應如何因應?

答:紅色供應鏈的存在是既定事實,一定要務實面對,不能退卻,問題是如何擺脫?關鍵就是市場區隔,有兩個層面,一是在既有技術上對方不做的,但可能已經不多了;一是要比對方厲害,台積電活得好好的,就是因為技術持續領先,但這不是白吃的午餐,而是要投資研發、培養人才。

政府不能不面對教改失敗的事實,要創造投資研發、人才培訓的大環境,現在人才外流,因為看不到台灣有機會,勞動市場供需失衡,企業需要的人才不是教育培養出來的,加上很多地方的薪酬比台灣高很多,台灣房價又這麼高,可能要工作三十年才能買房,所以有些人覺得去國外比較有希望。

過度依賴中國 阻礙產業轉型

問:紅色供應鏈崛起後,過度依賴中國的經貿政策是否應調整?

答:台灣對中國出口占總出口比率很高,凸顯台灣的脆弱性,中國經濟趨緩,對台灣的衝擊很大。中國市場是機會也是挑戰,問題是做決策時,機會跟挑戰不是平衡處理,可能變成機會放多一點,也就是可以忍受更高的風險去尋找機會,這樣的策略在早期說不定OK,現在可能要調整。

過去十年台灣產業轉型較慢,有一部分原因是台商過度依賴中國廉價勞工,本來是機會,後來變成風險。話說回來,在中國要能夠持續存活下去,要有很強的實力,他們都能用那種態度對待Google了,但他們也會調整策略,想吸引蘋果的話,可能做法就不一樣,所以企業也要跟著動態調整。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