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第三方支付學中國 會變大災難

2015/05/24 06:00

記者王孟倫 、廖千瑩/專題報導

第三方支付專法(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五月正式上路,儘管網路業者期盼打造「台版支付寶」落空,但學者強調,中國不是金融健全國家,本來就不值得模仿,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之際,我國穩健開放第三方支付,才是正確方向與道路。

學者籲 穩健開放 才是王道

爭吵長達兩年多的第三方支付,終於在今年一月通過專法,五月三日生效,金管會已開放受理申請,預計下半年,國人就能使用第三方支付儲值進行網路交易。

不過,網路業者卻狠潑冷水,認為第三方支付限制太多,不僅落後中國與美國,更缺乏前瞻性與創意。但成大法律系教授許忠信認為,「這種說法,顯然忽略國情差異」,我國銀行據點密集,支付工具多元化,而美、中的幅員遼闊,金融便利性低,電子支付(第三方支付)才有條件在當地蓬勃發展。

許忠信說,他擔任立委期間,就曾要求主管機關應為金管會,因為第三方支付收受大眾資金儲值,經濟部並不具有金融監理能力,無法落實風險控管;電子支付儲值涉及金流,當然要「審慎監理」。

「台灣若要學中國那一套,勢必大災難一場!」許忠信認為,中國金融制度仍屬落後,根本不值得仿效;像我國規定,儲值資金須交付信託,或禁止銷售基金等,都是合理規範,「若不做好風控,一旦支付機構倒閉,勢必衝擊金融穩定」。

第三方支付商機有限

此外,金管會引述經濟部資料,去年台灣電子商務交易金額約八八○○億元、成長率為十五%,第三方支付施行後,電子商務今年將躍升為「兆元產業」,但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直言,這實在樂觀過頭。

邱俊榮說,現在的網路交易支付模式,信用卡可以賺紅利點數,超商能直接貨到付款,現在只是多一種交易模式,難使電子商務立即大增;他分析,我國電子商務持續擴張,今年若以成長率十五%推算,或許有機會破兆元,但來自第三方支付的實際貢獻有限。

民營銀行主管也直言,線上儲值僅提供便利性,消費者網路購物是基於物美價廉,東西好,才會吸引購買,「產品本身才是重點」;而且,第三方支付專法禁止「利誘儲值」,也就是存一千元,只能交易一千元產品,不易吸引民眾主動儲值。

另外,網路業者認為,銀行缺乏龐大網路特約店與通路平台,未來在第三方支付難有生存空間,對此,永豐銀副總經理陳亭如表示,電子支付儲值涉及到金流,相較於網路業者,銀行最能提供給消費者的就是「信任」,因此,未來第三方支付之經營,銀行仍有一定的利基點。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