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不怕BOT

2015/05/18 06:00

台北市長柯文哲。(資料照,記者方賓照攝)

◎歐陽書劍

有時候,不一定要明鏡高懸才能斷出善惡,但全面性的是非,經常不是個案能夠論定。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大巨蛋等多項市政建設重新檢討,爭議不斷,不過當全世界都在競爭資源,引民間力量至公共建設的方式應更多元化,不應因BOT可能的弊案而卻步。

二○○八年歐洲經濟復甦計畫(European Economic Recovery Plan)提出利用公私部門夥伴關係(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發展新科技,由歐盟及企業各分攤三十二億歐元經費的一半,希望透過整合公共和民間部門的研發能力,強化一般製造、營建及汽車等三大產業的競爭力,發展出打造未來工廠、節能建築及綠能汽車的技術,發揮有限預算的功用。

金融海嘯後,大部分國家其實都有負債過高難以解決的問題,二○○七年經濟暨合作發展組織(OECD)三十四個會員國政府負債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平均比例為七十四.二%,但在二○一四年預估將超過一一○%。在金融危機中受創最深的歐盟國家,因此一方面執行財政去槓桿化政策,期望降低過高的負債,另方面又因面臨全球需求下降,產業競爭力不足的困境,而重新檢討預算支出,在科學及研究發展上,提出公私合作模式。

PPP有不同的形態,一般是指應用私人投資在基礎公共建設的供給上,也就是將民間力量導入公共建設。由「民間機構投資興建並為營運;營運期間屆滿後,移轉該建設之所有權予政府」的BOT模式,是其中主要的一種;營運中的高鐵及台北市近日爭議不斷的大巨蛋建設,都是主要案例。

因為政府存在的目的不在獲利,是在滿足民眾的需求,因此PPP案件的開發,重點是社會確有需求;政府應該做,而因欠缺資金,沒有能力單獨完成的建設,就邀請民間合作辦理。不過,民間為何要加入?當然要有利可圖,這就是PPP成功的另一要素,民間企業以獲利為目的,因此要有一定的報酬率,才能吸引企業投入,共創雙贏。

有足夠的需求,其實更有獲利的可能。當民間希望廣設會展中心,可是政府卻無力負擔,就可邀請民間辦理;因為有需求,所以更有獲利機會,相關企業將踴躍投入。可是,若未經過合理評估,僅由少數人決策決定基礎建設的分佈和種類,則只是資源的浪費,企業評估後,也會希望從主體建設以外獲得利潤,甚至成為弊端之所在。

如今的BOT案,部分是執政者個人想法的展現,不一定符合社會的需要,所以只好以相關土地可另做商業化使用等各式補助,吸引民間資金的投入,造成不符合BOT精神的結果。當然,有些基礎設施即使沒有獲利亦應辦理,只是官方經常好大喜功,希望以實體建設驕其選民,或者和企業糾葛難清,造成目前引民間力量進公部門被污名化的現象。

企業在BOT中獲利不是問題,但若公、私在議約過程中私相授受,則不僅使BOT精神耗盡,也將令合法廠商望而卻步,傷害基礎設施的品質。PPP希望引民間資金進公共建設,不能無利可圖,但有利可圖,不應成為圖利特定廠商,因此從政策啟動至建設完成,都應維持公平性;加強公開、透明的機制,才能發掘社會真正需要的建設,也才可杜圖利之說的悠悠之口。

政府力量有限,民間活力無窮,公私部門合作,不僅能夠更有彈性,也是國家發展之所需,歐盟不僅提供了對照的例子,如今且一再擴大公私研發合作的規模。因此,不用擔心企業從中獲利,BOT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心想上下其手,從中圖謀暴利的不肖政客和奸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