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對中國曝險反映的風險意識

2015/03/23 06:00

◎歐陽書劍

在行禮如儀的官場,主管機關針鋒相對的情況還不少見,但攤在大眾眼前的機會並不多。中央銀行和金管會對本國銀行中國曝險金額的計算方式,雖未公開論戰,但意見顯然相左;二者對金融穩定的堅持強度,反映了監理的態度,其爭論結果,更值得觀察。

危機經常在癥候未明時襲來。在次貸風暴於二○○七年爆發的前廿年間,美國經歷一段經濟穩定成長、失業率和物價上漲率低,且景氣循環不明顯的大穩健期(Great Moderation),相對於之前的能源危機,經濟就像在沒有風浪的大海中航行一樣的平穩。

那幾年負責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理的聯準會(Fed)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一直到卸任後都獲得空前的景仰,以適當的貨幣政策和金融開放贏得掌聲,也使美國金融業獲利迭創新高。不過,次貸風暴粉碎金融繁華的假象,葛林斯潘成為被檢討的對象,開放商業銀行跨足投資銀行、風險低估被視為次貸危機擴大的重要原因。

就是在金融數據與實際風險不相符合的情況下,中央銀行主張應合理計算銀行對中國曝險的金額,金管會則態度保留;雖然殷鑑不遠,但可以看得出來金管會近來大幅開放金融業務,滿足業者要求的政策方向沒有改變的跡象。

我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金融業務往來及投資許可管理辦法」於一○○年增訂第十二條之一,其中第二項規定「臺灣地區銀行對大陸地區之授信、投資及資金拆存總額度,不得超過其上年度決算後淨值之一倍」,至於總額度之計算方法,則「由主管機關洽商中央銀行意見後定之」,也就是由金管會洽商央行後決定。

金管會在管理辦法通過後,訂定「臺灣地區銀行對大陸地區之授信、投資及資金拆存總額度計算方法說明」,明確規範納入中國曝險的範圍及計算方式,但因為曝險金額成長快速,不久就做修訂,於一○二年初大幅放寬總額度計算方式,將子銀行對中國曝險排除在限制之外,且對資金拆存予投資等級銀行同業、約定期限剩餘日不足三個月者,以二十%計算。

因短期資金拆存計算方式改變,加上授信部分可扣除短期貿易融資及風險移轉,使部分銀行大量操作主管機關提供的巧門,規避額度限制,所以金管會公布的本國銀行對中國曝險總額度,和實際的曝險總額度差距愈來愈大,去年底短期貿易融資規模就高達五、六千億元。

中央銀行建議將目前不必計入授信計算的短期貿易融資,改依企業的信用風險權數納入,並將多次展期之三個月以下的同業短期資金拆存,權數調整為一○○%計算;不過,因一般民營企業信用風險權數為最高的一○○%,而對中國法定曝險已近一兆八千億元,合計可能已超過銀行前一年度決算後淨值約二兆六千億元,部分銀行更已大幅超過其淨值,也就是目前就已超過法定限制,金管會認為將對銀行業務造成衝擊,不願明確回應。

對中國的真實曝險,本就不易掌握,銀行對授信後的資金流向,有不同的追蹤強度,申報已多所偏誤,子行也被排除在外,但金管會似乎還是選擇和業者站在同一陣線,對於央行的主張,與主要銀行業者一樣反對,結果如何,還待兩機關協商。只是前車之鑑即使就在眼前,對於短暫的掌權者,歷史或許沒什麼教化的作用。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