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沒有圍牆的歐盟

2014/11/10 06:00

◎歐陽書劍

圍牆無法阻礙心靈的自由穿梭;相對地,沒有圍牆,也不會自然建立心靈的鏈結。柏林圍牆倒塌後廿五年,原東德一千多萬人,在某種程度上,已搭上德國經濟成長的列車;但處於經濟轉折點的歐盟廿八國,則等待著德國的引領走出谷底,只是各國雖然沒有圍牆,但同盟卻難同心。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東德宣布開放柏林圍牆,一年後兩德統一,現任德國總理梅克爾雖出身東德,但東西德的融合還有一段距離。一九九○年時,東西德人口分別為一千八百萬及六千一百萬人左右,統一後德東(原東德)人口持續減少至一千六百萬人,德西則一直增加至超過六千五百萬人,人口向經濟發達區域流動的趨勢,一直到最近才稍有緩和。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歐盟,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人口,在歐債危機後,也向德國等地流動;早就形成一個聯盟的歐洲,並未自然地平衡了區域的經濟。就像柏林圍牆倒下了,但德國聯邦統計局(Federal Statistical Office)公布的二○一三年德西全職員工平均每月所得接近三千六百歐元,而德東則在二千七百歐元左右,較德西少了四分之一。

統一後的德國經歷了政治磨合期,分隔四十多年的距離,也沒有因為圍牆倒塌而自動彌合;東西德的差異,比想像中更為頑固。德國聯邦統計局從二○○五年開始公布貧窮風險的普查結果,當年德東有二十.四%的人口陷於貧窮風險,德西則為十三.二%,近十年來,區域差距雖然縮小,但變化不大;二○一二年底,德東陷於貧窮的比率仍然達十九.七%,但德西則微升至十四%。

德國每年都紀念柏林圍牆的倒塌,紀念新世代的開始;而歐盟則是一個更大規模的統合,且有更多的歧異。在失業率的光譜上,有超過廿六%的西班牙,和最低的德國。德國失業率在二○○五年達到高峰,達十一.七%,當時德東高達十八.七%,德西則為九.九%,隨後不受金融海嘯影響,持續下降,至今年九月,德國失業率已降至五%,是歐盟失業率最低的國家,德東亦已在十%以下,低於歐盟廿八國的平均值。

東西德統一之時,西德員工薪資是東德的二倍以上,如今僅多廿五%,原東德區域的薪資成長近三倍。雖然兩邊距離仍大,但大部分指標的差異確實在縮小中。德國以中央力量,估計以高於一兆歐元的資金,做為改善東西德的差距,廿五年來,才稍有所成;若無更多時間和資源的投入,歐盟絕對無法真正整合。

這幾年來,德國要求歐盟各國走同樣的穩定步伐,在財政緊縮政策下,歐債危機雖然已經緩和,各國公債殖利率恢復穩定,但歐元區今年九月的失業率還高達十一.五%,經濟成長率僅在一%左右,低迷的景氣,相對於美國的逐漸復甦,已引起更多對德國不滿的聲音,部分經濟學家更直指德國是歐盟經濟無法有效復甦的禍首,這是德國無法逃避的責任。

德國在紀念柏林圍牆倒塌時,雖然以制度的改變和民主自由的追求為重心,但也在評估東西德統一過程後,不得不重新複習了整合的作業。從廿五年來的歷史可以推測,德國若無法體認經濟發展對周邊國家的重要性,同時付出更多資源,未來歐盟整合之路,只會走得更顛簸。

柏林圍牆塌時,當時的德國總理施若德曾說,「圍牆是被勇敢的東德人民而非華盛頓或莫斯科所推倒」;歐盟的經濟及其未來,就看現在的總理梅克爾,是否想真正建立邁向整合的橋樑。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