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QE灌水120兆 全球金融晃不停

2014/07/21 08:00

美國量化寬鬆措施(QE)規模

〔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美國聯準會(Fed)二○○八年十一月以來,累計採取三輪「以鄰為壑」的量化寬鬆(QE),市場預期將於今年十月底結束,估計六年下來,向市場釋出資金總規模高達三.九八兆美元,相當於台幣一二○兆元,約台灣八年國內生產毛額(GDP)。

帶來全球資產泡沫 貧富差距擴大

QE把全球金融市場搞得雞飛狗跳,帶來新一輪股價、房價泡沫,以及貧富差距擴大的負面效應;相較美國成為最大獲益者,包括台灣在內的新興市場,因鉅額資本流入而面臨匯率升值、資產泡沫及通貨膨脹壓力。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形容:「QE就像航空母艦,開過來波濤洶湧,開過去又波濤洶湧,台灣是艘小漁船,航空母艦在旁邊拚命晃的時候,就會受影響。」

二○○八年九月十五日,擁有一五八年歷史、全美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告破產,揭開全球金融海嘯序幕,前Fed主席柏南克同年十一月推出QE1至今,共採取三輪QE。

就在柏南克卸任前夕,Fed去年十二月決議今年起逐次縮減QE3購債規模,若按每次會議縮減一○○億美元速度,預計QE最快於十月底結束,不過,這六年向市場釋出資金總規模已高達三.九八兆美元。

QE猶如從直升機撒錢(dropping money from a helicopter),同時壓低美國利率及匯率,加上美元又是國際準備貨幣,等於變相汲取他國財富。

舉例來說,美國去年底國外資產、國外負債分別為二十一.六兆美元、二十五.八兆美元,由於國外資產是以當地幣值計算,而國外負債則以美元計價,若美元貶值五%,美國即可獲利一.○八兆美元。

資金持續流竄 仍將衝擊新興市場

央行官員強調,即使QE結束仍不代表緊縮,只是把水龍頭關掉,而浴缸裡(全球金融市場)還有近四兆美元的資金在流竄,外溢效應(spillover effect)仍將持續衝擊新興市場。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