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美高科技業 在中事業受衝擊

2013/11/24 06:00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華爾街日報》報導,受美、中兩國國安考量與美國安局監聽風暴的影響,全球最大智慧手機晶片製造商高通(Qualcomm)執行長—賈可布斯(Paul Jacobs)表示,「中國事業已經受到衝擊」;這也是近來繼思科、IBM、惠普、微軟後,又一高科技美商受害新例。

賈可布斯指出,「我們感受到增強的壓力,所有美國科技企業都感受到壓力」,目前是「非常細膩平衡性且持續下去的情勢,無可諱言存在著衝擊」。

截至九月底,高通的會計年度在中國營收達十億美元,試圖與一些中國製造商建立良好夥伴關係,生產部分電腦晶片,但避免在當地建立尖端科技製造,僅引進部分相對較舊的後端技術。

中國停買報復 訂單驟減

賈可布斯警告外企在中國市場必須十分謹慎,「我們總是對採取的任何行動非常小心,不論是銷售方式,或互動方式」。這番話,正值高科技美商在中國市場銷售大幅下滑之際。

思科(Cisco)最近一季來自中國的訂單較去年同期驟減十八%,IBM、惠普、微軟也都公布最近會計季度在中國營收下滑。

高通執行長歸納營收下降的原因包括:中國經濟成長趨緩、採購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暫停,以及中國官方更強烈要求企業使用當地製造產品。

思科主管指出,中國客戶、尤其具有官方關係的公司可能削減對美國科技設備的採購,由於監聽風暴引起的政治餘波,與美國政府實際上禁止中國華為生產的電信設備。言下之意,暗示公司遭到中國官方停止採購的報復。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十月甫示警,中國監管機構利用傷害外國供應商的方式,推動補貼國內企業與網路安全的政策。該委員會去年公布經過一年的調查結果,警告美國企業應避免與中國電信商華為、中興通訊的生意往來,因兩家公司生產設備可被運用進行間諜活動,危害國家安全。

華為以網路通訊設備起家,跨足智慧手機市場聞名,卻屢遭美、澳、印度等國以國安考量拒絕採購,主因其共產黨與解放軍背景色彩鮮明。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