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ECFA攏是假 紡織業批未獲利先受害

2013/11/20 08:00

ECFA後台灣、中國紡織品進出口狀況

尼龍粒未列早收清單 中國還課反傾銷稅

〔記者蔡乙萱/台北報導〕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今年起完成兩年三階段降稅時程,馬政府誇稱早收效益將全面顯現,有利我國產品提升在中國市占率;但紡織業痛批,這一切都是假,中國將台灣有競爭力的中間原料尼龍粒、尼龍加工絲排拒在清單外,且課徵反傾銷稅率,擺明要逼著業者非得到中國投資設廠不可;中國還大舉擴張上游原料己內醯胺(CPL)產能,來扶植及保護自家尼龍產業,造成市場供過於求,對台灣業者「二度傷害」。

生產機能布料的宏遠興業總經理葉清來、尼龍粒大廠力鵬總經理林文仲都批評,ECFA根本就是圖利中國業者,假開放之名、行低價傾銷之實。

葉清來以加工絲產品為例,指出十年前台灣加工絲月產能可達十二萬噸,但現在月產能僅剩五萬噸。

中國扶植擴產又低價傾銷 我遭二度傷害

他分析,ECFA對國內紡織產業鏈已造成嚴重衝擊,其中又以中下游的尼龍、加工絲、布廠及紗廠最慘;原因就是台灣有競爭力的中間原料過不去,中國卻大舉扶植自家紡織產業鏈,讓中國大量且低成本生產的中下游產品低價傾銷來台。

林文仲也痛批,中國為了保護競爭力較弱的當地尼龍業,除對台灣尼龍粒出口到中國課徵六.五%關稅外,還加徵四.三%的反傾銷稅,ECFA根本就是不公平的經濟架構協議。

他憂心說,中國近幾年大舉擴張CPL產能,預計第四季新產能將大舉開出,市場供過於求將更嚴重,未來除CPL報價恐走跌外,也將間接壓抑尼龍廠的報價,對台灣紡織業恐是「二度傷害」。

葉清來指出,尼龍粒一向是台灣廠商的強項,中國為了保護自家尼龍產業,竟將尼龍粒歸於塑膠類,還有高強力紗、輪胎黏布等台灣競爭力強的產品,中國均不列入降稅清單中,這樣的ECFA根本就是假,還說什麼讓利。

出口中國金額趨減 中國輸台卻年年成長

根據紡拓會統計資料也發現,兩岸簽署ECFA後,台灣紡織品出口到中國金額甚至不增反減,但中國紡織品出口到台灣卻年年成長,且占我國紡織品進口比重明顯增加。

葉清來說,台灣紡織業為了自保只好轉向布局東南亞,主要是東南亞國家間互免關稅,且泰國出口日本也免關稅。另外,台灣業者也積極發展自有品牌、開發機能產品,強化競爭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