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營建署長陳光雄:推動防盜建築 主動預防犯罪

2005/02/26 06:00

記者林美芬╱專訪

謝長廷準備把「拚治安」做為內閣施政主軸之一,過去一向只重犯罪偵辦的重點,將移轉重點為「預防犯罪」。營建署長陳光雄(見圖,記者林美芬攝)說,過去建築物防盜概念是「被動式的防禦」,未來將透過跟各專業人士共同研究,改成「主動式的預防犯罪」,以消滅犯罪死角為第一優先,主力重點在公共空間及公共區域的犯罪預防。

陳光雄指出,過去對於建築的概念,都是強調建築物本身結構安全、美觀,忽略到人與建築物之間的互動、安全的考量,也就產生了一些安全上的死角。

就警方的統計,最常發生犯罪的區域,為人煙稀少、燈光不足的區域,因此,在公共區域如停車場、公園、公共廁所等,公共空間如樓梯間、停車場、屋凸、屋外平台,除了增加監視器、燈光設備之外,緊急求救警鈴或是告示牌等,從建築法規上來修訂要求。

陳光雄舉例,有些兇殺案件發生在地下停車場,除了停車場本身的照明設備及監視設備不足之外,從停車場到公共空間的距離,如靜宜大學女生遭綁架,就是過程的不夠安全。

一些公園、各學校的圍牆等,如何保持空透性、美觀,又不影響到安全,都是值得檢討的重點。如以往的228公園,曾經因為圍牆高聳,造成治安上的死角,反而阻隔一般民眾的進入意願;打掉圍牆之後,一切正常化,對任何人都好。又如以前建國啤酒廠所在的華山藝文中心,成了一部分藝文人士的聚會點,但同樣的,附近鄰居猛投訴,擔心治安問題;圍籬拆除,藝術創作及展場繼續,但同時也成了附近居民喜愛的場所,安全性也大幅提高。

又如中正紀念堂的高聳圍牆,已有一部分人士提到,擔心圍牆內的安全,希望拆除,但陳光雄說,那是仿古建築設計,圍牆有其必要性,諸如此類的建築如廟宇等,如何在安全、建築設計及美景等交叉的問題上共同獲得解決,其實是頗為困難。

陳光雄並表示,配合行政院、內政部防範犯罪的要求,在6個月完成建築技術規則的修訂,重點就是「防盜建築專章」的研訂,從都市設計、社區建築的眼光來消滅犯罪溫床;配合各項新時代需求,建築技術規則已有防災建築、綠建築等專章,未來新研擬的防範犯罪建築可能就直接叫做「防盜建築」。

其次,建築研究所也正研究智慧型建築,期待在研究的內容上,增加安全防護的智慧,以符合整個社會需求。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