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證所稅鬧劇 從四不像到名存實亡

2013/06/26 06:00

記者鄭琪芳/特稿

立法院昨三讀通過證所稅修正案,喧騰一年多的證所稅鬧劇總算暫時落幕。只是,證所稅從「四不像」到「名存實亡」,整齣鬧劇只是凸顯馬政府的決策失能、荒腔走板,為馬政府執政無能再添一筆難堪的紀錄。

二○一二年馬總統順利連任後,府院就不時釋出復徵證所稅的風向球,且決策過程「迅雷不及掩耳」,財政部三月二十八日宣布將證所稅列為財政健全小組優先議題,四月九日就宣布二○一三年開徵證所稅,四月十二日公布財政部版本,四月二十六日通過行政院版本。

由於證所稅嚴重衝擊市場信心,導致台股量縮價跌,國民黨團去年五月自行提出整合版本,採「設算所得」與「核實課徵」雙軌制,希望補破網,結果卻愈補愈糟;所謂「設算所得」,等於變相加徵證交稅,八五○○點的課徵門檻更成為難以攻破的「天險」。

在各界質疑中,立法院去年七月三讀通過國民黨團版證所稅案,但自去年二月底至七月底證所稅喧擾期間,台股市值就蒸發了二.二兆元,被監察院批評「錯誤的決策比貪污更可怕」。

不過,證所稅實施不到半年,還沒課到半毛錢,馬總統就指示檢討,原本堅持實施一年再檢討的財政部也鬆口,並再度交給國民黨團協商,「放毒」與「解毒」都是同一批人,把人民狠狠地耍了一回;但財政部竟還把修改證所稅當做是「進步」,聲稱自己「無歉可道」。

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的證所稅修正案,除了取消台股八五○○點天險,也對股市大戶大放水,全年交易量超過十億元的部分才要課徵千分之一證所稅,等於「不抓小、又放大」,證所稅也從「四不像」到「名存實亡」。馬政府堅持要這樣的證所稅,除了讓人民見證政府失能之外,到底還有什麼意義?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