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張明正:台灣有Big Data獨門優勢

2013/05/13 06:00

記者羅倩宜/專題報導

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表示,Big Data當道,相關技術都跟半導體產業有關,台灣占很大優勢,包括sensor所需的類比工程師、系統單晶片及Data Center建置能量等。他認為,全球沒有一個國家像台灣一樣,能夠把所有Big Data元素整合起來。

台灣類比技術冠全球

張明正在Wired雜誌中文版舉辦的Big Data論壇中表示,台灣的產業實力很好,具備獨家優勢來迎接Big Data時代的大商機。

他舉例,Big Data時代需要很多感測器(sensor)來搜集資訊,例如用在醫療上的晶片,能夠感應人體的溫度和動作,但是「感應」這個功能,必須用到類比技術。問題是類比技術在美國早就被認為過時,已無生產能量。反而是台灣,因為面板、電源供應器的產業很發達,類比技術始終沒有斷層。

此外,台灣的晶圓代工廠如台積電、聯電,最擅長將類比及數位技術整合在微小晶片上,這也是台灣的優勢。

張明正指出,過去IT領域由微軟Windows和英特爾晶片兩強組成的Wintel陣營主導,但進入Big Data時代,開放原始碼使產業重新洗牌,人人有機會。

他說,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全球三大雲端廠商Google、臉書、Amazon,每天要處理極大量的資料,但在建置Data Center能量時,並未仰賴傳統大廠甲骨文(Oracle)、思科(Cisco)的軟硬體,而是自行找廠商研發建置。

台灣Data Center實力也強

張明正認為,台灣的另一個機會,來自Big Data時代不可或缺的Data Center。「台灣的主機板OEM代工能力強、其他相關技術也很棒,例如台達電的電源管理,要做到Data Center模組化,是很輕而易舉的事。」換言之,未來建置Data Center的商機,台灣也很有機會分一杯羹。

台灣IBM軟體事業部副總林世偉持同樣看法,認為台灣軟體人才優秀、sensor相關技術能量強,更重要的是,台灣的數位資料量很大,使用臉書的比重排名全球前五名,因此有很好的Big Data經驗值。

不過林世偉也認為,目前台灣IT人才與產業專業仍有斷層,未來應該培養更多橫跨領域的人力,例如把IT人員調到銀行的前端,了解金融業的業務邏輯,如此一來就更能掌握Big Data商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