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也有可燃冰 看得到採不到

2013/03/13 06:00

〔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日本領先全球進行「可燃冰」的生產鑽探測試成功,台灣也有可燃冰!根據中央地質調查所的調查,在高雄到屏東外海深水海域已發現蘊藏豐富可燃冰,估計所含甲烷氣的資源量逾五千億立方公尺,可供我國使用五十年以上。

但地調所無奈地說,光是先期的鑽探測試就得花新台幣五、六億元,卻一直爭取不到預算,台灣可說是缺錢、尚無能力進行開發。

可燃冰是一種天然氣水合物,是自然界在低溫高壓環境下所形成的一種富含甲烷氣(俗稱沼氣)的冰狀物,外觀就像冰塊一樣;目前估計全球可燃冰所含的甲烷總資源量約有兩萬兆立方公尺,約是目前已知傳統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有機碳總儲量的兩倍。

甲烷在自然界分佈很廣,是天然氣、沼氣、油田氣及煤礦坑道氣的主要成分。它可用為燃料及製造氫氣、一氧化碳、乙炔、氫氰酸及甲醛等物質原料。

地調所組長王詠絢說,日本在可燃冰開發上領先全球,早自二○○二年就進行鑽探測試,但十年後才完成首次的生產鑽探測試(可進行實際生產);台灣遲自二○○四年才開始委託探測船透過線控水下無人載具(ROV)的攝影裝備進行探測,到現在仍爭取不到預算進行鑽探測試,更別說生產鑽探測試。

她說,可燃冰多蘊藏在五百到一千公尺的海層,還要再向下挖三、四百公尺,較一般僅百公尺淺層海域的石油鑽探開發難度高出數倍,且在海層底下就得先將可燃冰氣化、再抽取,開發成本較其它油氣恐高出數倍。

王詠絢指出,日本不計成本砸錢開發可燃冰,主要目的還是掌握自主能源,或許未來隨開採技術進步、成本可降低,但恐得花上十年以上時間;且海層開採恐影響地質穩定,加上甲烷造成溫室氣體效應比二氧化碳高出許多,也將牽扯到環保及暖化問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