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品牌故事》聯強國際 通路王牌

2006/03/05 06:00

記者王珮華/專題報導

資訊通路倒閉風從2000年以來就沒斷過,千禧年前的過度消費與千禧年後的消費遲滯,讓通路哀鴻遍野,反觀聯強不僅營收年年成長,在資訊產品價格快速下滑的近十年,更是年年獲利,聯強的多品牌代理策略,為聯強打下永續經營的穩固基礎,而取送維修的效率,則成為聯強優勢競爭力的關鍵。

多品牌代理 分散風險

聯強是在1988年,由神通集團旗下聯通電子與英國萊克士集團(Lex Service)合資成立,早期以電子元件代理起家,但因半導體元件通路商過度仰賴少數客戶與上游原廠,一旦客戶成為原廠的直接客戶,聯強就得蒙受重大的營收流失,為分散風險,聯強堅持以多品牌代理策略,跨足資訊通路。

「多品牌代理策略讓客戶增加,有效率的服務吸引更多客戶,客戶增加創造規模經濟,有助於爭取更多的代理權」,這就是杜書伍稱之為通路的善性循環。不過,多品牌代理的好處大家都知道,但真正在同類產品中,提供客戶多種品牌選擇的過程,卻走得格外艱辛。

300多品牌 一手掌握

礙於知名品牌之間的競爭關係,原廠多不願選擇競爭對手的代理商代理自家產品,導致代理商只能銷售單一品牌同類產品。聯強是最早將愛普生(EPSON)印表機引進台灣的代理商,因應愛普生將代理權授權給多家業者,聯強也計畫引進他牌印表機,但此舉卻引起愛普生反彈,揚言收回代理權。

愛普生對聯強而言,代表的是1年2億元的營收,佔當時聯強電腦週邊部門的8成,放棄代理的代價不小,但若屈服固守既有代理,則形同放棄多品牌代理策略。幾經考慮後,聯強忍痛割捨愛普生代理權,另外引進松下、富士通、惠普印表機,彌補愛普生印表機營收,也正式踏上多品牌代理之路。

聯強的多品牌代理策略,在堅守中立與經濟規模效應下開花結果,聯強目前銷售的品牌高達300多個,產品品項則多達5000項,不僅在商場上拚得你死我活的競爭品牌,都願意將疑慮擺一邊,把產品放在聯強的通路上銷售,就連聯強日後自創「Lemel」品牌產品,也沒聽說有競爭對手因此收回代理。

扛下維修 增加滿意度

與聯強的多品牌代理策略相輔相成的,是快速取送維修服務。過去資訊產品故障,多由經銷商維修,但經銷商普遍缺乏維修資源,自己無法修理時,還要向原廠或配銷商收送待修品,維修曠日廢時,看在杜書伍眼裡,維修應由類似聯強的配銷商來負責,解決經銷商零件庫存不足與維修過程冗長的問題。

杜書伍指出,下游經銷商缺乏規模,因應維修所備零件難免有所不足,若零件庫存水位高,又會形成資金積壓,一旦經銷商無法修理,則須將待修品送回配銷商,修完之後再請人取回,無論所需時間或耗費成本,對經銷商都是很大的負擔。

聯強一肩挑起維修與配送工作,投入龐大資源成立維修團隊,搭配自建的物流系統,提供經銷商少量、多樣、即時的配送服務。「即使客戶訂一盒磁碟片也願意送」,杜書伍回憶,聯強自建物流體系的第一年,成本是委外物流的3倍,2年後,客戶增加,規模經濟顯現,運送成本已與委外物流相同,4年後更只有委外成本的一半。

現在聯強的維修人力達700人,在庫手機零件隨時備料500個機種,共8000種零件,光零件庫存就達6億元。此外,聯強的120輛物流車隊,每天在縝密規劃的路線上分區巡迴,以目前的規模看來,對任一個經銷商來說,都是不可能的任務。

「解決客戶的困難,就容易得到客戶的認同」,儘管自建物流系統,一開始每輛物流車載貨量只有2、3成,但杜書伍堅信,解決經銷商最頭痛的維修與庫存問題,提高送貨與維修取送效率,可大幅減少庫存跌價損失,增加消費者滿意度,對所有經銷商都有好處。

效率提升 賺管理的錢

資訊商品微利時代來臨,商品單價下滑,營業額減少,通路不敵低毛利與高營運成本,紛紛不支倒地,「聯強的專長在效率的提升,賺管理的錢」,杜書伍解釋。

資訊產品規格多樣化,庫存管理相對複雜,而「今天送修,後天取件」的維修效率,更是競爭者所難企及。在聯強強大的資訊管理系統以簡御繁下,1994年起聯強的營運費用就低於業界平均,至今更是維持在3.3%的低水準,成為微利時代獲利的保證。

策略正確 開業界先河

聯強從前身聯通電子起,屹立資訊通路20餘年,創造了台灣資訊通路許多的第一次,包括引進台灣第一顆微處理器,率先引進晶片組,首次整合386電腦組件供製造廠組裝,最先打破競爭品牌不同時代理的行規。聯強的穩健成長,充分證明正確的策略是企業永續經營的保證。


品牌推手/想買跑車賞自己 卻因理性而作罷

記者王珮華/專題報導

資訊業走向微利時代,聯強以其高度精密的服務效率,多年來依然保有3%以上的營益率,與聯強國際總經理杜書伍講求細節、謹慎保守的人格特質不無關係。他念玆在玆的是「分散風險」,掛在嘴邊的則是「成本效益」,即使為了犒賞自己想買輛跑車,也不敵理性分析而作罷。

杜書伍為聯強灌輸多品牌與快速維修服務的創新觀念,有一大部分來自於個性中的「不安全感」,因為多品牌,才不致受制於單一原廠或客戶;將快速維修工作從經銷商攬到配銷商身上,提升資訊配銷商的附加價值,也塑造競爭者搶不走的優勢。

生活講究成本效益

在極度競爭的資訊通路業者中,杜書伍的謹慎穩重令人印象深刻,面對媒體詢問,他常慎思沈吟後才滔滔不絕。杜書伍承認,就算在日常生活上,成本效益也是他最先想到的問題。他回憶,50歲生日那年想買輛跑車慰勞自己,考慮了1個月決定放棄,只因為「不想當車奴」。

杜書伍自忖,平常工作有座車、司機,跑車的使用率不高,要開車還得大清早,避開交通尖峰時間到高速公路去開。因為是名貴跑車,保養、停車都得大費周章,「到頭來,到底是你開車,還是車開你都不知道」。

怕耗成本不換工作

而杜書伍30年沒換工作,也是成本效益觀念的具體展現,杜書伍認為,每換一個工作,文化不同、工作內容不同,還要建立與同仁的默契,都要花時間,對個人是種耗損;同一環境之下,經驗歷練都能夠累積,只有選錯公司,才該換工作。

女兒精算 老爸窩心

潛移默化下,杜書伍的女兒也有乃父精打細算之風。杜書伍說,女兒最近負笈加拿大,因為當地行動電話收、發話方都要付費,體貼的女兒為節省電話費,第一次打電話回家就要求老爸在電話減價時段打電話,讓杜書伍驚訝中也有些安慰。

不僅如此,杜書伍聽女兒提到正在研究各家電話公司的國際電話卡費率,堅持要找出最省錢的方案,杜書伍告訴她,「妳的時間也很寶貴啊!」女兒卻正色回答,「要看長遠一點,況且我的時間很多啊!」杜書伍想到有女如己,笑意更深更濃了。


服務取代價格戰 擦亮自家金招牌

記者王珮華/專題報導

不直接面對消費大眾的配銷商也需要品牌嗎?聯強國際就打破這樣的迷思。

在台灣,超過一半的手機是從聯強銷售出去的,而在全世界,聯強則是營收破千億元的前三大資訊通路,甚至一般民眾也知道「連小偷都愛聯強貨」,聯強的品牌形象成功穿透下游經銷體系,深植大眾心中。

「資訊產品日益標準化,但銷售通路卻走向多元化,如何凸顯我們的價值?只有靠服務、靠品牌」,聯強國際總經理杜書伍表示,在資訊產業鏈中,通路通常是隱性的,售後服務讓通路得以顯性化,進而支撐起品牌背後的價值。

從經銷商建立口碑

杜書伍將「名牌可以賣得比較貴」的概念,轉化為「相同價格,服務更好(same price excellent service)」的策略,希望以具效率的營運,帶來低成本的效益,在價格一樣的情況下,公司獲利自然較競爭對手佳。

發展業內品牌是聯強品牌化的第一步,杜書伍解釋,聯強自建物流體系,鼓勵經銷商「賣多少就補多少」,將訂貨、送貨時間縮到半天,經銷商體驗到即時送貨、庫存降低的好處,口耳相傳下,不花大筆廣告費就可建立業內品牌。

向下滲透到消費者

下一步,則希望品牌口碑由經銷商擴及消費者。聯強以快速維修為訴求,透過消費者送修商品,親身體驗快速維修的便利,提升對聯強產品的接受度。但光靠口碑,畢竟範圍太窄,聯強自1997年起,多次推出媒體廣告,憑著過去建立的品牌基礎,知名度快速擴大。

聯強第一波廣告打出「今晚送修,後天取件」,迎合消費者的生活型態,同時強調維修的效率;2000年針對手機使用者,喊出「2年保固,快速維修」,杜書伍解釋,原廠僅提供1年保固,聯強再加1年,果然曝光率大增。

小偷也愛 打響聯強貨

「服務業的產品無法一言以蔽之,於是從自身品牌的價值來發想」,杜書伍談起「小偷最愛偷聯強貨」廣告指出,是在一次與經銷商聊天的機會中,偶然得知因為聯強貨有保固,任何人買了都會提供維修,所以聯強貨的市場行情比較好,廣告播出後,「聯強貨」甚至成了專有名詞。

聯強的企業識別標誌是M與W,上頭的M象徵連結原廠與客戶的橋樑,下方的W則是水中倒影,3層不同色彩代表產品規劃、市場行銷與技術支援, 也是其營運的根基。對於企業文化強調厚積而薄發的聯強而言,品牌就像是奔向馬拉松終點的最後一碼,穩健踏實。


跨足全球 作世界的生意

「台灣人口外移,整個資訊消費市場正在縮小中」,杜書伍指出,台灣約有150萬人外移中國,其中又以中產階級居多,而資訊產品的主要消費族群也是中產階級,國內資訊市場的危機逐漸形成,為擴大市場,聯強早在1994年就跨足海外市場,作世界的生意。

杜書伍分析,大部分的通路商都無法有效管理多品牌,導致通路階層太長,規模經濟無法凸顯,聯強把在台灣運作成功的資訊管理系統與物流運籌模式,移植到海外市場,目前聯強已成為泰國第一大,中國、澳洲與印度第二大與美國第三大資訊配銷商,成績斐然。 (記者王珮華)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