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數位相機廠整合 保毛利

2006/02/20 06:00

記者陳梅英/專題報導

台灣數位相機產業雖然看似媳婦熬成婆,國際大廠紛紛來台釋單,然而,越來越低的價格,讓業者接不接單都成痛苦的抉擇。亞光(3019)上週法人說明會上,董事長賴以仁就指出,亞光最後決定犧牲營收成長,以維持獲利,普立爾(2394)、佳能(2374)、華晶科(3059)則選擇往上游整合來降低成本,佔數位相機組裝裡成本最高的鏡頭成為這幾家廠商主要整合的目標。

相較於亞光的策略調整,普立爾、佳能、華晶科則是依舊往前衝,但也各有因應策略。

普立爾總經理劉燈桂表示,普立爾將會採取客戶分散、增加ODM接單比重以及提升鏡頭自製率方式因應。普立爾去年數位相機出貨量950萬台,創下歷史新高,今年出貨目標從原來成長3成,到上修為1500萬台,全球市佔率17%,將可擠下日本三洋,成為全球數位相機代工廠龍頭。

劉燈桂說,在接下指標性大廠SONY的訂單後,會讓其他的訂單向普立爾集中,讓普立爾具有接單選擇權,而普立爾也將加速上游整合進度,目前佛山的鏡頭廠持續擴產中,去年普立爾鏡頭自製率首度超過5成,今年以6成為目標。

去年下半年以黑馬姿態竄出的華晶科,因為柯達訂單挹注,出貨量也接近800萬台,與策略伙伴今國光(6209)以及今鼎合資設立今晶鏡頭廠的計畫也漸趨明朗,預計量產時間將落在今年第4季或明年第1季。

佳能則找到日本光學大廠Pentax合資,將於廣州設立賓勝鏡頭廠,實現佳能往鏡頭端整合的目標。


成本不大降 贏面子輸裡子

記者陳梅英/專題報導

受惠於國際數位相機大廠釋單,去年台系數位相機廠的獲利都有顯著成長,今年整體產業成長趨緩,但大廠加速釋出訂單,台系數位相機廠接單依舊亮麗,甚至接單量更大,只是市場飽和,國際大廠搶市佔率,只好祭出更嚴酷價格戰,台灣數位相機代工廠站在同一艘船上,如何能贏得面子又不輸裡子,在接單規模成長下,獲利不至於縮水,將是嚴峻的考驗。

去年是台灣數位相機廠重新大放異彩的一年,不只接單頻傳,幾家檯面上的數位相機廠還不斷調高出貨目標,營收、獲利更是逐季成長。以目前已公布的獲利數字來看,亞光去年每股稅後盈餘達12.31元,為連續第3年EPS超過12元,普立爾2.71元,也較前年1.85元表現優異,華晶科自結EPS7.48元,更是創歷史新高。

然而,去年出貨規模最大的普立爾下半年營收屢創新高,但毛利率高點反而出現在第2季,第3季、第4季毛利率分別為14.2%、13.1%,呈現逐季衰退;亞光上半年的淡季平均合併毛利率有13.4%,下半年也是下滑為13.3%。

去年的大好光景,已出現營收成長、毛利率下滑的警訊,今年大廠雖然加速釋單,但就如亞光董事長賴以仁所言,代工價格幾乎腰斬,台灣代工廠若成本下滑的速度無法跟上大廠砍價的幅度,只會被拖累,不會受惠。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