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代銷業急擴軍 房市風雲起

2006/02/19 06:00

記者林美芬/專題報導

根據住展雜誌的調查,2005年北台灣房市推案量達到7500億元,光是由前十大代銷公司接案銷售的量體就有2010億元,代銷業在這兩年內,有急速擴大規模的趨勢,北市代銷業者家數3年內擴增3倍。

如此的趨勢,不止在北台灣,中台灣、南台灣同樣有類似的趨勢出現,不過,也沒有極大化的現象出現,台北市代銷公會理事長曹瑞濱分析,代銷業比較強調的是「分眾市場」,各有各的關係與擅長的個案模式,對於業界的狀況,就像是「細胞分裂」的趨勢,量多,未見有極大化趨勢。

根據北市代銷公會的統計,草創時期,只有39家業者會員,去年已經快速增加到119家,曹瑞濱預估,今年可能增加到125家。

擴大接案規模在代銷業界而言,則是這兩年普遍可見的現象,甲山林廣告總經理龔宇源就指出,因為市場規模放大,大型代銷可動用資金增加,也增加接案量,但是,如甲山林廣告,去年接案量達到400億元,今年也將維持這樣的規模,不打算再放大,以維持接案品質,並有效控管銷售率。

海悅廣告總經理黃希文持同樣的論調,指海悅廣告去年約500億元接案量,今年的接案量也大致相同。

而部分代銷則一向維持比較精緻型接量,大塊廣告總經理劉永崇就強調,精準控案及資金調度都是代銷業能否繼續擴大接案規模的重要因素,但也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分眾市場,大案子找大代銷、中小型個案由中小型代銷來接手,反而對市場秩序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代銷金招牌 購屋多層保障

記者林美芬/專題報導

代銷業連續3年急速擴大營業規模,大型化的代銷業趨勢,究竟對業者是好還是不好?對消費者又有良性幫助嗎?業者普遍看法是,房地產銷售還是強調專案作業,太大規模的代銷業者,對銷售沒有實質幫助,但有助於品牌維護,而更重視銷售安全,對消費者而言,算是良性的循環。

甲山林廣告總經理龔宇源就指出,代銷業接案銷售,還是以專案作業為主,精緻的創意、人力及銷售的控管,才是當中的精髓,所以太大的代銷公司,並不一定對個案銷售及品質控管有幫助。

但是,代銷業接案需要資金挹注,龔宇源不諱言,大型化的代銷業者,在資金挹注部分有直接幫助,但在內部的實質作業上,還是專案作業。

龔宇源以老牌代銷新聯陽廣告為例,在鼎盛時期,新聯陽分成5個處,每個處都如同一家大型代銷規模,作業上也十分獨立,但因同屬一家公司,彼此挹注資金,可以擴大各個處之間的接案能力,也增加奧援的機會。

也因為代銷業者與建商之間是屬於契約銷售的關係,形成消費者的權益在交易過程中,有難保周全的疑慮,淡大教授莊孟翰就認為,在保有品牌的商業行為中,代銷業者與建商都慎選合作伙伴,對彼此是有幫助,對產業秩序當然有助益,對消費者而言,交易安全及權益也是比較容易有幫助。


消費者究責 仍須面對建商

記者林美芬/專題報導

不管代銷業規模有多龐大,消費者在購屋時,首先還是要了解建商的作法及品質,淡江大學教授莊孟翰強調,消費者最後要對上的對象還是建商;預售案最好有土地信託,至少能保障產權,不致血本無歸。

根據住展雜誌的調查,北台灣去年房市推案量達到7500億元,也根據業者的分析,約有8成以上是由代銷業者銷售,這些數字說明,消費者購屋過程中,有8成以上是向代銷公司買房子,而不是直接向建設公司買房子,這對消費者的權益保障,似乎少了一個環節的控管。

莊孟翰說,如果嚴格來說,代銷公司在交易過程中,應負有連帶責任,但實質的作法上,卻不易找到代銷公司負責的實例,主要是代銷公司跟建設公司之間是銷售契約關係,期限一到就走人,且代銷公司一向是以建設公司名義銷售,所有責任還是在建設公司身上。

而在完工交屋之後,任何的品質保固及瑕疵改善,消費者能找的也是建設公司;但問題是,在銷售過程中,尤其是預售屋,所有的廣告都可視為契約內容,而代銷公司在銷售期滿之後離開,或換了一家代銷公司,莊孟翰不諱言,消費者的權益頗難保障。在房市熱絡之後,購屋糾紛也跟著提升比率。

在如此的過程中,消費者自保動作之一,至少要清楚建商的動作,最好買有土地信託的個案,則起碼產權可以保障到,降低損失;若能對建商品質、品牌有進一步了解,再結合銷售端的代銷公司品質,則安全交易是相當可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