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經建會副主委謝發達:全面拓展金磚4國

2005/03/13 06:00

記者王孟倫╱專訪

「金磚4國(BRICs),不是只有中國而已,還有巴西、俄羅斯、印度3國,等著台灣去拓展佈局。」

金磚4國近來成為全球熱門的討論議題,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謝發達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台灣除了必須在東亞市場立足之外,更應該將觸角伸出亞洲之外,他表示,基於市場分散和風險管理原則,政府未來將更積極推動對巴、俄、印這3國的經貿往來發展。

所謂金磚4國(BRICs),是指巴西(B,Brazil)、俄羅斯(R,Russia)、印度(I,India)、中國(C,China)這4大經濟體的組合,這是由外資機構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經濟學家,在2003年10月首次提出的概念。

雞蛋不能放同一籃子

高盛集團認為,在2050年,BRICs4國經濟總量將超過目前的G6(即G7除去加拿大),而全球經濟成長重心,也將向這些國家轉移,並對世界經濟與金融資本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BRICs經濟體之崛起,的確不容忽視!」謝發達表示,根據國際經驗顯示,1個國家的每人GDP達1000美元後,其國民消費結構將發生重大轉變,消費型態將從生存需求轉為享受、發展。

高盛集團報告即指出,中國與印度等新興國家每人GDP可望分別在2003年及2014年超過1000美元,將具備強勁購買力。

若以BRICs的中國為例,謝發達指出,近年來中國積極融入全球經貿體系,外人投資大幅流入,帶動經濟持續快速成長,根據Global Insight預估,2005年至2008年,中國經濟可望維持7.2%的高成長水準,中國是全球新興市場當中,無法忽視的經濟市場。

但謝發達話鋒一轉指出,儘管如此,台灣對中國經貿關係卻高度、過度集中,完全不符合風險分散原則。

他表示,比較東亞各國對中國與香港出口依存度(見附表),台灣從1986年的7.3%,大幅躍升至2003年的34.5%(2004年更達36.7%);但新加坡在2003年僅17%,日本為19.2%,東協4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為13.6%,南韓為25.2%。

中國絕不是唯一市場

「把雞蛋放在同個籃子裡,這樣是不對的,萬一對岸經濟有風吹草動,我國將直接受到波及。」謝發達強調,中國雖然是個很重要的市場,但台灣如此集中依賴中國,現階段當然有必要進行風險分散,「這完全是從經貿政策考量出發」。謝發達提醒,尤其中國在高經濟成長背後,內部還存在金融體系與勞動市場等長期結構性失衡問題,更潛存經濟泡沫化危機。

謝發達表示,中國絕不是台灣唯一的市場,他以BRICs的印度為例指出,印度是新崛起的IT大國,2003年電腦軟體出口達120億美元,為1999年37億美元的4倍,占整個IT產值的一半左右,也占印度同年商品總出口617億美元的2成左右;尤其,歐美國家的企業大量採用印度生產的軟體,日本更有80家以上的IT公司在印度設分公司。

謝發達指出,印度除了可望成為國際軟體代工的龍頭外,其經濟成長表現也相當出色,根據Global Insight預估2005到2008年印度經濟成長率可望高達5.8%,在BRICs中,僅次於中國,超過G6的2.6%兩倍之多。

積極推動對巴俄印經貿

他表示,台灣可以利用過去製造業累積的經驗及衝勁,藉用印度的實力、創造我國的新利基,建立軟體開發上舉足輕重的地位,前往印度市場投資,是台灣可以選擇的新對象。

「金磚4國,又不是只有中國這個國家而已」,謝發達表示,政府將結合民間企業的力量,全力拓展金磚4國之其他3國的市場商機,包括積極推動「強化對印度經貿工作方案」、「巴西市場資訊與拓銷方式建議細部執行計畫」、「加強與俄羅斯雙邊經貿交流」等。

謝發達希望,藉此能分散我國對外投資與貿易過度集中在中國。

對於佈局BRICs其他3國所能產生的效益,謝發達表示,台灣可以把巴西、俄羅斯、印度當基地據點,前進南美洲、中東歐與南亞的經貿市場,為我國貿易廠商拓展更多貿易商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