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力特重編財報 去年恐由盈轉虧

2006/01/19 06:00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力特(3051)決定將試機成本資本化,力特表示,去年前3季試機成本轉列固定資產金額為23.5億元,其中具經濟效益資本化的金額介於7~13億元,也就是說,有10.5~16.5億元將轉列為費用一次提列。由於力特前3季稅前盈餘14.14億元,在提列此費用後,前3季恐由盈轉虧。

另有11億待提列

力特的財務經理洪本源表示,第4季預估還有11.01億元的試機成本,未來這部分將會交給專業人員評估,到底該如何提列。 力特選在第3季財報已經公布許久後,才突然說要重編財測,外界揣測此與市場謠傳黑函有關,但力特董事長賴大王昨日在證交所做重大訊息說明時清楚表示,此與黑函無關,公司是站在穩健保守以及公開透明的原則下,主動做此會計帳的更動。

力特財務協理吳育宜表示,主要是力特過去的生產線都是由日本三立技轉,但去年新增加的5條生產線則是由力特自行研發,公司必須投入相當成本與時間自行試機,且力特也是在去年開始,大幅度的將產能從顯示器偏光板移轉到液晶電視偏光板上,以致成本大幅提高。

力特過去曾經因為存貨水位太高而遭市場質疑,截至第4季為止,力特帳上仍有70多億元的存貨金額,賴大王昨日也表示,將會適時「處理掉」。


非關對與錯 形象已重傷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偏光板大廠力特(3051)正當營運逐漸好轉之際,卻爆出疑似隱藏費用一事,雖然是公司主動公布,且聲稱只是會計原則的選擇問題,但有業者與法人私下表示,一次提列這麼多,而且還侵蝕原本的獲利,對力特的形象總是傷害。

昨日外資對此也紛紛發佈簡短的評論,摩根大通與德銀證券就認為,力特存貨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此次又突然冒出試機成本資本化要一次轉列費用,讓前3季的獲利可能憑空消失,不只在短期內會衝擊市場對於力特的持股信心,也讓力特信用度大減。

外資法人表示,力特這種情況雖然不是不能原諒的大錯,也並不違法,純粹是公司在會計原則上採取寬鬆或嚴謹的選擇,但是因為一次提列金額太多,且侵蝕到原本的獲利,難免傷害公司形象,還好公司是主動公布,不是被動揭露。

法人指出,以友達(2409)與樂金飛利浦(LPL)為例,這2家公司在會計原則就是採取相對嚴格的標準,只要有新產能或新生產線開出,都會如實將這些成本列入當期的營業成本中,但也有面板廠初期先將此成本放在資產項目中,日後再以逐季攤提的方式認列,將成本攤銷,這是選擇的問題,沒有對錯。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