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市場不需也不必期待QE3

2011/09/19 06:00

●歐陽書劍

空有糧食充裕的軍隊,不一定會打仗;有一堆錢卻不有效利用,對經濟不會有任何幫助。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明天即將開會,應該不會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不過美國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市場引頸盼望的其他替代方案可能上場,但這也沒有多少值得喝采之處,因為「錢不是問題」,即使在歐元區,也有領袖如是說。

「錢不是問題」,畢竟現在不是2008、2009年,當時市場流動性不足,金融體系急需注入資金,而且投藥已經緩不濟急,必須直接輸血;目前則已時移勢轉,金融機構銀彈充足,除了歐元區幾個面臨財政危機的國家,各國公債殖利率都在低檔,全球經濟問題走回實質面,信心不足使消費、投資難以大幅提振。所以討論聯準會(Fed)是否有其他寬鬆貨幣政策可以執行,並沒有命中問題的核心,Fed當然有許多措施,但問題在於是否具有正當性?

去年11月起,Fed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QE2),以6,000億美元分8個月購買政府長期債券,該項操作於今年6月底結束。去年8月27日Fed主席柏南克在推動再一次的量化寬鬆前闡述理念表示,此舉目的是為降低長期債券殖利率;但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卻從他演講時的2.57%,維持大約2個月的上下起伏,而後從11月正式實施寬鬆措施後反向走高,一直到今年6月底,都維持在3%以上,反而在7月底QE2結束後,殖利率一路下滑至目前稍微超過2%的低點。

美國長期公債殖利率走跌,顯然並非寬鬆政策的結果,反而是避險需求的資金湧入造成,即使是力量大如Fed,也無法逆市場而行。QE2實施期間,美國失業率雖從去年8月的9.6%微降至今年6月的9.2%,但美元相對一籃子貨幣的有效匯率指數一路走貶,石油價格上揚,物價上漲,不僅沒有達到其國內降低長債殖利率的直接效果,反而使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受美元流動性增加所波及,各國紛紛在匯市進行干預,阻止本國貨幣升值太快太猛。

美國寬鬆貨幣政策實質效果逐漸鈍化,部分學者專家也擔心投資人將投資與否的決策,押注於央行是否釋出市場期待利多,將產生道德風險。在金融海嘯後,這種風險來自於銀行和股市,銀行大到不能倒的神話繼續,因為各國政府擔心連鎖效應造成經濟更大的損害,使得銀行可能繼續高風險的操作,上週瑞銀(UBS)傳出一位交易員未授權交易造成20億美元的損失,更加深這樣疑慮。

不少投資專家將全球股市上週的榮景,解讀為市場期待Fed明日的作為,就是將投資完全連結於Fed的政策,而美國Dallas Fed總裁Richard Fisher對Fed於8月份時決定將聯邦資金利率維持2年接近於0%也表示不認同,認為目的只是在保護股市,未全面觀照整體經濟。

任何在市場釋出資金的政策,都能為金融市場添加柴火,但不一定有利於經濟健全的發展。即使是歐債危機所在之地,德國總理梅克爾於反對發行歐元區債券時,即指出降低國債及提升競爭力是解決歐債危機的不二法門,她說市場有市場的期待,但她有她的堅持。

美國目前流動性充裕,利率又低,問題不在貨幣政策,而在「其他地方」,Richard Fisher的話不得不令人認同,「錢基本上不用成本(指利率已低),油箱是滿的(指市場資金氾濫),但是誰來踩油門?」長期投資人應該也要有同樣的想法,即使Fed繼續在市場撒錢,暫時膨脹了資產價值,若提振經濟實質面的效果未達成,其實也代表著風險快速增加中,飲鴆止渴的超級寬鬆政策,最後將證明只會讓景氣的復甦基礎更為薄弱。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