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股災衝擊 逾7成新基金虧錢

2011/09/13 06:00

記者廖千瑩/專題報導

今年以來國內基金募集市場熱度不斷,不過受到8月股災影響,這些新募集基金績效也受波及。根據統計,截至8月底為止,已成立的46檔投信新基金中,僅11檔成立至今仍維持正報酬。換言之,逾7成今年新募集成立的基金買了統統虧。

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投信募集新基金熱潮又現,算一算光是上半年就有近40檔新基金報請成立,7、8兩月還有約7檔基金成立,光是到8月底為止,就有46檔投信的新基金成立。

不過下半年起,歐美國家接連利空不斷,8月全球鬧股災,這些新募集的基金績效表現也受到重擊。若看成立以來的績效,僅有11檔新基金迄今仍維持正報酬,也就是說,其他35檔基金成立至今績效為負報酬。

若以類型來區分這些新基金,其中包括20檔海外股票型基金、12檔海外債券基金、6檔國內股票型基金、5檔指數型基金及3檔債券組合基金等。

若進一步觀察各類型基金平均績效,結果顯示,相對於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約6~10%,海外債券型基金表現則相對抗跌,成立以來與下半年平均報酬率分別達0.71%、0.25%。

至於這些個別新基金成立以來表現,除了安泰ING雙印傘型之印尼潛力成立迄今上漲11.8%外,其餘維持正報酬基金幾乎都是債券基金。

基金業者也分析,今年以來成立的新基金,多數成立以來績效均為負報酬,主要還是因為8月股災影響,包括台股及國際主要股市,幾乎全面回檔,才會導致新基金特別是股票基金跌勢沉重。

摩根富林明亞洲總合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金融海嘯後,市場也跟著轉向,投資人風險意識提高,在不確定因素仍高的震盪格局中,資產配置中宜適度佈局債券基金,以減低市場波動,特別是亞債、新興債等。

富蘭克林投顧則表示,面對短期股市波動加大的環境,投資人仍需高度警覺,建議現階段投資人提高債券配置,股市部位多者可趁反彈轉至債券型基金,以降低整體組合的Beta值,建議首選全球債券型基金與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分散美歐區域的不確定性風險。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