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早期台北曼哈頓 見證台灣金融史

2011/05/30 06:00

記者盧冠誠/專題報導

講到「台北曼哈頓」,許多民眾第一印象就是外商銀行大本營,以及國泰金、中信金等民營龍頭金控總部所在地的信義區,但在一九九○年代初期,政府開放新民營銀行成立前後,屹立近百年的中正區,早已和台北曼哈頓畫上等號,更見證了台灣的金融發展史。

老行庫總部聚集地

以台銀總行及衡陽路為中心的「榮町」,這個日治時代台北市行政區之一,再加上緊鄰的「表町」(約今館前路與襄陽路一帶),以及「本町」(約今忠孝西路與重慶南路口),三大區域形成了最早的台北曼哈頓。

除了台銀外,包括合庫、一銀、華銀、台企銀等老行庫的前身,也都將總部設於此區域,位於襄陽路的日本勸業銀行台北分行舊廈(土銀總行舊址),更是當時最著名的金融建築,現則列為三級古蹟與展示館。

台銀退休員工劉鐵樹回憶,榮町是當時台北最繁華的區域,又有「台北銀座」之稱,而且日本人對金融監理非常嚴謹,當時要進金融機構服務,除了頭腦好外,家庭背景也要好,還要有母校校長寫推薦信才能報名。

劉鐵樹說,日治時代的台銀,台灣人僅占五%,在蔣介石來台後,幹部位置全被外省人取代,甚至不會打算盤的也能當到科長,連帶壓縮台灣人的升遷管道,一直到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台銀才有第一位台灣人擔任副總經理。

衡陽路 另類華爾街

日治時代結束、蔣介石來台後,銀行業的盛況逐漸被銀樓趕上,因當時台灣外匯市場非常不穩定,公告牌價與黑市兌換落差極大,造就了美元黑市的興盛,衡陽路就成為台北曼哈頓裡的「華爾街」,大小巷內可兌換外匯的銀樓多到不行。

衡陽路除了銀樓林立外,布行也很多,劉鐵樹說,一九四九年在台銀擔任領組職位,每個月薪水五百元,當時去衡陽路訂一套結婚西裝就要三千元,等於是半年薪水,但每家布行生意依然非常好,可見當時繁榮景況。

號子林立 消費力驚人

第一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長江金德表示,一九六○年代,只要在衡陽路有一個小布莊,或是在博愛路有個小店面,那是非常了不起的!特別是在中山堂旁邊的證交所開業後,衡陽路上的「號子」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江金德指出,早期股市還在人工撮合時期,投資人一定要到號子去填寫委託單,加上當時賺取價差收益的「搶帽子」相當盛行,造就許多大咖營業員,這些人的消費能力非常驚人,又進一步推動當地發展,使得一九九○年代之前,中正區金融重鎮的地位始終無法被其他區域取代。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