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憶紅╱專題報導
去年11月投信投顧法上路之後,投信業者除了目前的共同基金、全權委託業務(代操)之外,又多了一個新戰場─私募基金。
投信為擴大基金規模,增加業務量,幾乎所有投信業者都對私募基金市場躍躍欲試,據了解,匯豐中華、保誠投信、富邦投信等可能在農曆年後就開始募集私募基金,而復華投信腳步更快,預計在農曆年前就募集完成,向金管會證期局申請,讓私募基金戰火提前在年前開打。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1月,已獲證期局核准得經營全權委託投資業務的投信投顧共有89家,就投信公司而言,累計委託數量達301件,是全體代操數量541件的55%,但投信代操的金額卻高達4028.69億元,是全體代操金額4162.57億元的97%,顯示投信仍是代操市場的主流,而在私募基金開放後,投信的戰場也將從代操市場移轉到私募基金市場。
復華投信認為,私募基金登場後,短期效應還看不出來,但由於產品特性,做多做空都可以,甚至可以運用期貨、外匯等金融工具,操作相當具有彈性,因此中長期會受到市場歡迎,業務金額將超過代操。
證期局則推估,私募基金的市場可望會超過1兆元,比目前股票型基金加上代客操作的規模還大。
私募基金的投資標的尺度非常寬鬆,不管是股票、基金、債券等有價證券,無論是海外或國內發行,都沒有設限,亦無投資比例的規定,另外,可以做多可以做空,未上市公司也可以投資,操作靈活性與多元性將遠大於目前的開放式基金,因此在在挑戰操盤人的功力。
復華投信表示,私募基金與共同基金一樣,投信會收取管理費等費用,在成本考量下,私募基金規模若不大,不符合成本考量,不過,由於私募基金是新商品,市場還不熟悉,且依據各家投信的作業成本、提升市佔率目標,或者獲利目標而異,因此,預期初期每檔基金的規模都不會太大,且是多人參與投資基金的數量會比較多。
不過,預期私募基金市場逐漸成熟後,私募基金的規模將逐步放大,台壽保投信副總經理黃智亮指出,基金資金越大越好,除交易量較大,退佣比較多外,也因現貨、期貨之間的配置要有相對數量,為減少誤差,有較高的資金,操作才會遊刃有餘。
台新投信投研部經理林智仁表示,私募基金雖然類似代客操作,但是具有產品設計的概念,也兼有為客戶量身訂作的優點,對投信來說,不啻為拓展業務的好機會,因此,若做出口碑,投信業者的規模排名,不排除會重新洗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