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革命蔓延 阿拉伯打建設牌防堵

2011/04/11 06:00

編譯劉千郁/特稿

中東、北非地區國家陷入政治動盪,從突尼西亞延燒到巴林,專政貪腐的官僚體系造成民眾生活水準低落,為引發革命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提升區域內電力、鐵路、公路系統的跨國際連結,西方國家與國際組織決定成立建設基金改善阿拉伯國家基礎設施、促進經濟成長。

募資投入基礎建設

國際金融組織(IFC)、世界銀行與伊斯蘭發展銀行宣佈成立「阿拉伯基礎建設融資基金」(Arab Financing Facility for Infrastructure,AFFI),募集10億美元的阿拉伯國家基礎建設投資基金,不但可用於建造實體的公用設施,也提供技術支援與政策協調所需資金,伊斯蘭發展銀行營運部門副總西蒂柏(Birama Sidibe)指出,融資基金重點會先放在少數幾個計畫上,希望藉此誘發更多投資。

世界銀行總裁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呼籲阿拉伯國家改革經濟政策,強調這才是增加就業機會、提升人民尊嚴的根本之道,示威群眾在革命中所要求的政治民主實際上還不能滿足人民的根本需求,他說:「我們所要傳達的是,不論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為何,一定要有完善的治理制度與人民的參與才能創造國家的永續發展。」

中東國家長久以來的貧富差異引爆民怨,石油帶來的財富只集中在少數特權人士手中導致示威革命持續向外擴散一發不可收拾,區域內發展與全球脈動出現落差,阿拉伯世界的失業率不但是發展中國家最高,高教育水準與女性的就業率也相對低落。

世界銀行中東與北非地區副總裁阿卡達(Shamshad Akthar)指出,基金將以促進區域內國家相互間與世界其他地區的連結為主要目標,希望藉此推動經濟成長、改善人民生活。阿卡達表示,近來發生在阿拉伯國家一連串的革命事件顯示人民要求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與更舒適乾淨的都市生活環境,這些條件要靠提升基礎建設效率與設計來達成,開發銀行估計阿拉伯國家約有半數人民無法獲得乾淨的飲用水,增加了疾病發生的機率。

每年須投入千億美元

阿拉伯國家政府財政緊縮,民間部門也因政治局勢動盪籌募資金不易,世界銀行官員表示,這正是國際金融機構伸出援手的時刻,數據顯示,中東、北非地區投資基礎建設資金只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比例相對偏低,中國2006到2009年間投入基礎建設資金佔GDP的15%。世界銀行估計,中東、北非地區需要每年投入750億到1000億美元以促進國家產業競爭力、維持一定的經濟成長水準。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