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如果沒有政府…

2011/04/11 06:00

●歐陽書劍

對大政府有疑慮時,恰可引用「一個大到可以給你所有東西的政府,也就是大到可以剝奪你一切的政府」,以為警惕;然而是否可以沒有政府?大多數人對執政者或許不滿,心中可能未曾想過這個議題,如果沒有政府…歐美的例子顯示,人民不怕失去不得人心的政府。

如果沒有政府,最直接的效果是立即省下公務員的人事預算支出,以及其他各式政府消費,而政府的任何支出,最後都要從人民的口袋掏出,所以民眾不僅可以增加扣除繳稅後的可支配所得,也不用擔心債台日益高築的政府會禍延子孫。政府暫時打烊,好像不是沒有好處,所以當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國會為預算問題相持不下時,也有人抱著看熱鬧的心情。

其實美國白宮和國會已演出多次讓政府停擺的僵局,最近的1995年底及1996年初,金瑞契擔任美國眾院議長時,共和黨掌控的國會和民主黨的總統柯林頓對醫療、教育和公共衛生支出無法達成共識,柯林頓又否決了國會通過的法案,造成預算未順利通過,除了國防、警察、消防…以外的國家非核心業務人員,分別停止辦公1週和4週左右。

政府關門相當於公務員的「無薪假」,對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直接影響,就是政府支出因此減少的部分,短期而言,影響並不大,美國國會預算局(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事後估計,該事件造成1995年第四季的經濟成長率減少0.5個百分點;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也估計,1995年政府部門第四季產出減少46億美元,影響GDP為0.25個百分點,1996年第一季則減少10億美元,但因員工領得無薪期間的薪水,所以減少的GDP又在後來2季回補。

1995和1996年美國政府局部關門期間,美國股票指數上漲約5%,如果股市反映當下的變動和未來的預期,顯然投資人對政府的不完全運作老神在在。無政府對經濟的影響,也可以從比利時的例子觀察,比利時在去年6月13日大選後,因各黨派無法達成組成聯合內閣的協議,中央政府難產至今超過300天,但「無政府」狀態下的比利時「馬照跑,舞照跳」,一般民眾並未感覺受到太大的影響,地方政府仍然運作順暢,股市在這段期間走勢平穩,約緩步上漲了10%。同時,失業率下降至7.6%,表現較歐元區至今仍達9.9%的平均失業率為佳,去年第三、四季的GDP成長率,分別為2.0%及1.8%,表現也不遜於其他「有政府」的歐元區會員國。

政府實質的關門,應該代表整個公務體系的癱瘓,接近無政府主義者鼓吹的統治力的消失,社會運作完全由民間自主承擔,這跳脫了現代社會所能夠有的想像;而美國和比利時的政府關門,則都只是形式上的停擺,政府還是保有核心服務的功能,比利時甚至還有內閣運作,並延續原有的施政,政府基本上並未消失。只能說民主國家的民眾對政府的不穩定,顯然並不特別擔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的稅收若不能有效應用,民眾對政客的反感也會與日俱增,沒政府下的經濟,反而有異常好表現。

雖然經濟上的效果,不是政府存在的唯一目的,但當治安敗壞惡勢力當道、當正義公道不獲得伸張、當弱者未獲得照顧、當道德淪喪、當專案捐款不知被用於何處、當房價上漲到要不吃不喝接近一輩子才買得起,都會令人想要大罵,「他媽的,現在是沒政府嗎?」所以,政府該做的事其實很清楚,如果做不到,那麼就不如沒有政府。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