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搶進印度 晶片業印是要得

2005/12/12 06:00

編譯盧永山/特譯

對半導體巨擘英特爾而言,印度是日益重要的研發中心,英特爾在班加羅爾有座面積達50萬平方英尺的研發中心,聘用了2千8百名員工,占其全球員工總數的3%。

英特爾執行長巴瑞特5日表示,未來5年將在印度投資10.5億美元,其中的8億美元將用來擴增班加羅爾的研發中心,2.5億美元將投入英特爾資本印度基金,1998年成立的這項創投基金,是為了投資印度具有潛力的科技公司。儘管英特爾極重視印度市場,但迄今仍未在該國生產晶片,不像競爭對手超微(AMD)已宣布與印度半導體廠商SemIndia簽署技術共享協議,準備在2007年興建一座投資30億美元晶片製造廠,生產電腦與手機晶片;美國通訊晶片廠商Broadcom也與Semindia談判,有意參與投資。

印度想繼中國之後大力發展晶片製造業,目前許多國際大廠也在印度尋找廠址,但美國鳳凰城市調公司Semico Research分析師伊托表示,印度仍無法產出任何晶片,因外界擔心印度的基礎設施無法負荷如此複雜的製造流程。

伊托表示:「印度具有成長潛力和素質精良的員工,基礎設施和土地開發則有待加強,電力和水供應的穩定度也令人擔心,但這些障礙是印度可以突破的。」

印度政府非常希望外國晶片業者能在印度設廠,事實上,印度政府甚至願意出資入股;部分媒體報導,印度政府可能出資2.3億美元投資Semindia和超微的計畫。


內需飛躍成長 印度發展直逼中國

編譯盧永山/特譯

印度晶片製造業的市場潛力龐大, 據Semico Research的數據,今年印度消費者將購買500萬台電腦、7000萬支手機和近400萬台DVD。

此外,美國市調公司In-Stat統計顯示,印度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需求速度快於中國,印度是電子產品銷售成長最快的終端市場。

印度去年的電子產品銷售額達115億美元,2010年料將達400億美元,每年成長23%,相較之下,中國的年增幅僅為19%。當然,中國的電子產品市場是印度的23倍,去年中國電子產品銷售額達近2720億美元,2010年將佔全球電子產品需求的30%。

市調公司iSuppli指出,市場規模龐大是中國目前有47座晶片製造廠的原因,去年中國只有28座晶片製造廠,預估4年之內會增至57座。

儘管如此,印度仍持續吸引國際知名大廠進駐。

美國網路設備巨擘思科是在印度解除對網路事業的投資限制後赴印度設廠,思科執行長錢伯斯認為,思科印度分公司未來3到4年的營收可能超越中國分公司。全球3大手機製造商諾基亞、摩托羅拉和三星電子均已宣布,將在印度設手機製造廠;為諾基亞、摩托羅拉代工手機的鴻海子公司富士康也表示,有意在印度投資。

在無線通訊廠商爭相赴印度設廠的情況下,在印度設立晶片製造廠似乎是有利可圖,也是非常合理之舉。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