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跨越噴赤河 台灣的貿易版圖才完整

2010/10/25 06:00

歐盟才是全球最大市場

商人或許可以無祖國,然而祖國不僅不可無商人,還應協助商人認清潛在的市場及攻佔市場的方法。先後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對手國的美、中兩國,雖分別因國際貿易巨額逆、順差,在最近的貨幣戰場中佔據關鍵角色,但全球最大的市場還是在歐盟,稱職的領導者不應假裝看不到。

歐盟的人口約五億,占世界人口數比重七%左右,創造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卻達世界產值的三成,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統計,歐盟二十七國的貿易額在二○○九年占世界貿易額的三六.五%,即使不計會員國間的進出口,歐盟和盟外國家的貿易額仍占全球的十六.六%,而處在貨幣戰風暴中心的美國及中國,則分別為第二、三名,所占比重是十三.七%及十一.五%。

雖然全球產業結構變動,中國以「世界工廠」之姿在世界貿易版圖崛起,並擴大其吸納國際商品的市場地位,相較於美國進口商品占世界進口比重逐年下滑,從二○○○年的二十六.四%下降至二○○九年的十六.八%,中國從四.七%成長至十.六%,不過歐盟自非會員國進口占全球進口比重,都保持在十九%上下,已維持多年世界最大市場的地位。

歐韓簽FTA衝擊台灣

為了深耕最大市場,韓國和歐盟於十月六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經歐洲議會及會員國議會通過後,預計明年七月一日臨時生效,成為亞洲第一個和歐盟簽署此一協定的國家,也被歐盟認為是除會員國間的協定外,與第三國簽署的最重要協定,雖然通訊、半導體和電腦等主要科技產品如今多已免關稅,但從產學界反應,歐、韓的FTA對台灣在心理上及實質上,仍有不小衝擊。

領導者是否有遠見,經常要到許多年後才能獲得驗證,韓國能和歐盟建立緊密關係,其努力並非從今天開始,近二十年來,韓國在歐盟的直接投資(FDI),經常維持在非會員國的前十名,至二○○八年底,累計已達七十四億歐元,而台灣對歐盟的FDI則僅有五億歐元;另一方面,歐盟在二○○八年底累計對韓國的FDI為二八九億歐元,對台灣僅有八十四億歐元,二○○六至二○○八年三年間,歐盟對韓國的直接投資增加了四十八億歐元,對台灣卻減少了四十九億歐元。

競爭的策略有很多種,可以集中火力,亦可分散市場,但應審時度勢,縱觀全局,對全球最大的這個市場,台、韓之間的態度完全不同,依據歐盟統計,二○○九年歐盟從台灣進口商品下降至一七六億歐元,為一九九九年以來的新低,成為第十三大進口國;而對韓國的進口則達三二一億歐元,為第八大進口國;事實上,二○○二年韓國對歐盟出口超越台灣後,差距即愈來愈大,以致不到十年間,歐盟對台灣進口僅及自韓國進口的五十五%。

投資傾中 放棄歐洲大餅

二○○二年以後,我國官方核准的對外投資,有七成集中在中國,二○○九年的一百億美元當中,前往歐洲者更不到一億美元,和歐盟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極不相稱。

貨幣戰因國際貿易結構失衡開打,國內經濟政策若偏重一方,亦有風險過度集中的隱憂,雖然商人自會披荊斬棘,不待政府尋找出路,但官方政策應引導分散投資風險。

在國際貿易版圖上,台灣的市場不是只有中國,就像台灣的對手不是只有韓國,對於韓國和歐盟簽訂FTA,有人思考應和中國更加緊密的結合,但如此只會陷入過去獨尊美國,如今僅有ECFA的迷思中。雖然愛因斯坦說,「打破偏見比裂解原子困難」,但能跨越出中國西界噴赤河,才能競逐完整的世界市場。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