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全球製造業大缺料

2010/08/07 06:00

〔編譯羅倩宜/綜合外電報導〕全球製造業持續缺料,上半年出貨趕不及需求,導致各家廠商更改產品規格或競價買零件囤料,避免影響營收。

電子業供應持續短缺,包括電晶體、電容器及IC晶片等貨源不足,製造商只能眼睜睜看著需求上揚,卻不能全力滿足市場胃納。

業績因而受損的包括通用電子(General Electric Co.),該公司表示,用於醫療器材的電子零件缺料,導致上一季業績損失五千萬美元;網路設備商Telefon AB L.M. Ericsson因缺料造成的延遲交貨及業績下滑,總計損失四億至五.五億美元;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Royal Philips Electronics )的電視及照明事業營收均受到衝擊。

調查機構iSupply表示,過去一年,某些關鍵零配件的交貨期不斷延遲,舉例來說,去年七月電晶體交貨期為六到十週,目前遽增至十八到二十週,這種情況可能延續到年底。

為了因應缺料,企業只好調整生產線。專門製造雪車等非道路用車(ORV)的北極星(Polaris)公司,動力方向盤的晶片缺料,九或十月才能交貨,工廠等待的同時,只好暫時改為生產其他車款。

該公司執行長Scott Wine指出,今年上半年,非道路用車及一般汽車業的復甦比預期還快,兩種產業的晶片規格是一樣的。晶片供應商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則說,「我們了解北極星及汽車產業的問題,也盡量增產,不過需求還是太大了。」德州儀器訂單接不完,第二季營收上揚四成二。

其他廠商則另闢供應來源。例如宏達電手機訂單第三季暴增至八百萬支,向三星要求增加AMOLED面板未果,遂轉向SONY的Super LCD面板,因此慾望機和Nexus One將成為首波使用Super LCD的手機。

受惠的還有中間商,例如專門配銷電子元件的Fusion Trade,今年業績成長了一.二倍,該公司執行長Romano指出,元件價格大漲,漲幅從五十%到五百%都有,像電容器單價就從去年的廿五美分漲到現在的一.五美元以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