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購買車險 先弄清楚保障範圍

2010/07/05 06:00

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張先生某日開車上班,在倒車時不小心撞到後面電線桿,車身後方出現嚴重凹損,心想還好有投保車體損失險、可以省下一筆維修費;結果,保險公司卻向張先生表示,他投保的是「丙式車體損失險」,必須在「車對車」碰撞情況,才能理賠,讓張先生大表不滿。 汽車是國人普遍使用的生活交通工具,許多民眾會替自己愛車購買一份車體損失險,希望能多一層保障;不過,由於市面上銷售的車體損失險種類眾多,許多車主購買之前,並沒有弄清楚保險商品內容,使得類似上述個案的爭議經常發生。

「購買車體損失險,一定要先了解商品承保範圍!」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吳崇權表示,由於保險事故發生後,保險公司通常會先確認該事故,是否屬於承保範圍,因此,消費者應先確認所購買之商品類型為何,避免事故發生後卻無法獲得保障。

保險局指出,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汽車車體損失保險,其主要類型大致可分為「甲式」、「乙式」及「丙式」三種。

首先,「甲式」的承保範圍較大,保費也最貴,包括:汽車因碰撞、傾覆、火災、閃電、雷擊、爆炸、拋擲物或墜落物所致之損失,第三者之非善意行為(不明車損),以及不屬保險契約特別載明為不保事項之其他原因(不明車損)等事故所致的毀損。

至於「乙式」則排除不明車損、範圍較「甲式」小,但保費也較「甲式」便宜;「丙式」雖然這三種保費最便宜,不過,「丙式」僅限於被保險汽車與車輛發生碰撞、擦撞所致的毀損滅失。

換言之,根據車體險保單內容來看,當汽車遭不明人士刮傷或遭重物擊落時,「甲式」車損險可要求理賠,但「乙式」或「丙式」則無法申請。

一般來說,汽車銷售員與保險業務員建議,若車主有固定停車位或能妥善保管車子,其實發生不明原因刮傷或重擊機率較小,投保「乙式」車體險即可;若希望獲得比較完備保障,則還是得投保「甲式」。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