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殷海光故居 就在紫藤廬旁

2010/05/27 06:00

〔記者簡明葳/台北報導〕殷海光故居就在紫藤廬邊,兩者都是市定古蹟,也有密不可分的故事。一九一○年興建的紫藤廬,原本是某日本人的家,一九五○年變成財政部關務署署長周德偉教授的公家宿舍,宿舍變茶館,雖屬官舍,但當時黨國不分,管制並不嚴格,變成黨外人士、藝術家、自由主義的知識份子聚會場所,殷海光也常逗留此地。

一九九七年,關務署原想收回紫藤廬,由於「文化資產保存法」剛通過,地方政府可以指定保存,當時就利用此法,成了台北市市定第一號古蹟。

紫藤廬打破了建築不精美、不是帝王將相的建築,卻成了古蹟的先例;至於,殷海光故居保存,則從二○○三年談起,當時的立委陳文茜寫了一封信給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馬英九主動會勘,而殷海光基金會也主動爭取,作為宣傳自由主義以及被壓迫的歷史呈現,積極投入保存運動。

當年,占地二百坪的殷海光故居也獲得政府認同,指定為市定古蹟,一旁的學人宿舍區也劃為保存區,雖非市定古蹟,兩者共占地二千五百坪學人宿舍區也由文化局列管。

二○○五年,殷海光故居規劃利用,連同學人宿舍區,欲成立「殷海光故居暨自由主義圖書館」,但因故暫緩。暫緩原因,是因為怕打擾退休的台大教職員,希望保留生活空間,再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待學人宿舍區閒置後,再讓計畫進行,沒想到竟然碰到都市更新,殷海光故居與周邊學人宿舍區的命運,正受威脅。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